再看少年的你,其实是一个越狱的故事


再看少年的你,其实是一个越狱的故事

文章插图
文/ 姚颖
表面上看来,《少年的你》是一部关于校园霸凌的青春片 。
高三女生陈念,大部分时间一个人生活 。为了带自己和常年躲债的母亲离开这个城市,她把高考当成唯一的出路 。所以,当受霸凌的同学向她求助时,她选择了回避 。然而最终,她还是成了下一个被霸凌的对象 。求助无门的她,让街头的混混小北保护自己 。两个孤单的少年一前一后的走在路上,想靠着对方带来的一点点光,走出自己的困境 。
影片有一种肉眼可见的压抑和疼痛感,从镜头里传递出来,到眼睛,再从眼睛,到四肢,到神经末梢 。
这种疼痛感,来自我们这些成年人埋在记忆深处的经验,我们都曾经体会过,电影只是用一个更极端的故事外壳,放大了它 。
霸凌,只是一条明线 。而暗线是我们都曾经走过的那条路,成长 。
走出去,是走去哪里?
青春的困境
陈念挂在嘴边的话,是“走出去” 。
她要走去哪里?
“北京”是最表层的回答,“摆脱当下的生活”是第二层的回答,最深层的隐喻应该是,走到“大人的世界里” 。
再看少年的你,其实是一个越狱的故事

文章插图
这个隐喻多次在片中被回应 。
年轻的警官说,“长大就像跳水,闭上眼睛,往水里跳,什么都别想 。我们都这么长大的 。”
老师说,“高考之后,你们就是大人了 。”
片子的最后,警官问,“自由的感觉怎么样?我是指长大 。”
大人的世界,才是少年们挣扎着要去的地方 。
因为现代社会处理青春的方式,痛苦而尴尬,不太体面 。这并不是事实孤儿陈念和小北的个体遭遇,而是绝大部分青少年的整体遭遇 。传统意义上的好父母们,也不能带来什么本质的改变 。
影片中的学校,方方正正,三面包围如同深井 。阳台被钢筋焊死,红色条幅神经质的挂满墙 。无论是从上面俯视,还是从下面仰视,都有一个鲜明的意向——笼子 。
再看少年的你,其实是一个越狱的故事

文章插图
少年们就是被囚禁在这个枯燥、焦虑、乏味的笼子里 。
我们对此已经习以为常——青少年时期,就是知识储备期,唯一需要做的,就是为进入成人世界做好准备 。但是殊不知,这并不是人类历史的常态 。
不需要劳动的、漫长的青春期,始于工业大革命 。从那时候开始,雇用童工和学徒被命令禁止,而这个规定很大一部分是为了保护成年人的工作岗位,不会被更廉价的童工抢走 。因为在那之前,青少年,始终是参与社会劳动的 。换言之,他们是能真实触摸到社会,也能真实感受到自身价值的 。
另一个和一般信念不太一样的点,是青少年已经具有了与成年人相近的能力 。研究显示,青少年的体力、灵活性、精力以及认知水平都趋于巅峰状态 。虽然他们大脑中的额叶皮质仍在发展,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和成年人相似、甚至更多的社会需求 。
但现实是,他们只能坐在焊起来的教室里,学习,日复一日 。他们所做的事,全部价值都只体现于几个月或者几年后的一场考试结果中,这是一个漫长的反馈 。陈念和她的同学们,好像精力旺盛的野兽,被困住笼子里 。有的人用残忍的方法来消解自己多余的精力,例如魏莱(当然她的问题不止于此);有的人只想尽快逃离这里,离开少年的自己,成为大人,例如陈念 。
如果说陈念是关在笼子里的兽,那么小北,就是一只迷失在丛林里的兽 。他想用丛林的规则,成为大人 。欺负人和被欺负,都是他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对大人的拙劣模仿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