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亲|相亲机构什么都有,除了爱情丨深度( 三 )


柯德不喜欢“报恩”这种明晃晃的功利性描述 , 他从“父母忧虑”入手 , “相亲不仅是给自己找老公 , 更是给父母找一个好女婿 。 父母如今最担心的 , 就是老了之后没法再给儿女撑腰 , 害怕儿女身边没人照应会受欺负” 。 他顺势推荐的几个人选 , 都在编制内 , 给人的安全感更足 。
他帮这位女性成功牵线了一位政法系统的文职人员 , 男方没有危险艰辛的工作内容 , 上下班时间固定 。 女儿领证后 , 阿姨上来机构送锦旗 。 她是一个人来的 , 面谈后 , 女儿就没再来过 。
相亲|相亲机构什么都有,除了爱情丨深度
本文图片

“父母牌”一出 , 没人敢反驳 。 /图虫创意
另一位38岁的女性 , 是被领导安排来相亲的 。 她在互联网大厂上班 , 收入和职位层级都不错 , 单身快10年了 , 已经习惯一个人生活 。 她认为结婚是个人选择 , 不理解领导为何要管员工私事 。 她跑来相亲机构 , 纯粹是为了完成任务 。
柯德说 , 我把你领导没讲完的话给讲完吧——结婚与晋升挂钩 , “两个能力相当的女性 , 一个成家了 , 另一个没成家 , 如果我是领导 , 我会提拔成家的那位 , 因为她已经完成结婚生子这件事 , 之后不会再被它分走精力” 。 不结婚就不能晋升了吗?在他看来 , 凡事无绝对 , “只是成家了的女性更令人省心” 。
坐在对面沙发的女孩听懂了 , 领导有心提拔她 , 但又不放心她 。 前不久 , 她给柯德发微信 , 说自己领证后就立刻开始备孕了 , 现在每天吃叶酸片 , 连续吃3个月 。
在柯德看来 , 高喊“不婚主义”的年轻人坚持不了太久 , 因为“孤独就像癌症” 。
他遇到过一位50岁的阿姨 , 她没结过婚、房产以“栋”为单位计算、很有钱 。 但她给柯德印象最深的 , 是脾气差 。 第一次面谈时 , 她告诉柯德 , 自己一旦心情不好 , 就会任意开除人 , 家里的司机和保洁阿姨 , 已经换了好几轮 。 他们或许没做错什么 , 只是碰上雇主要发泄 。
阿姨在年轻时 , 也觉得单身很快乐 , 白天约小姐妹喝茶逛街 , 晚上一个人看部电影 。 40岁之后 , 姐妹们各自回归家庭 , 结婚、生娃、带娃 , 逐年变少的共同话题让她们渐渐疏远 。
“孤独时间长了 , 总有情绪爆发的一天 。 ”柯德表示 , 男女的生理差异 , 决定了女性相比男性更需要伴侣 , “男性有很多宣泄情绪的渠道 , 比如去酒吧喝酒、看球赛 , 女性也可以大醉一场 , 但潜在风险高 。 毕竟男性不会怀孕 , 啥都不怕” 。
相亲|相亲机构什么都有,除了爱情丨深度
本文图片

柯德表示 , 女性比男性更需要一位长期伴侣 。 /图虫创意
实际上 , 人们从不否认婚姻的正面作用 。 南都民调中心2021年底发布的《年轻人婚恋观调查报告》显示 , 48.60%的受访者迫切想脱单 。 “遇到喜欢的人”是想脱单的主要原因、占43.84% , 其次是想有人陪伴、占41.25% 。
但到了相亲机构这里 , 过分放大婚姻的物质性价值 , 强调婚姻对职业、人生规划、家庭、家族的推动作用 , 丝毫不提人类本真的情感需求 , 已然本末倒置 。
婚姻在此变成了需要多方权衡的关系 , 甚至是舆论的挡箭牌 。 小鱼表达自己不婚的想法后 , 中介的回答让她火冒三丈:“你(的想法)就跟50岁的离异阿姨一样油腻 , 一样会惹人说闲话 。 ”
自我焦虑
也有相亲者 , 认同婚姻与爱情是割裂的 。
看到那位2001年出生的女孩时 , 柯德被吓了一跳 。 女孩成长于高知家庭 , 父母都是大学教授 。 她没有恋爱经历 , 不是找不到男朋友 , 而是认为谈恋爱试错成本太高 , 这也是她相亲的理由 , 高效地、精准地完成一项人生任务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