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关于儿童心理学,家长最应该了解的那些事

暖星社区
孤独症领域优质科普、资讯分享平台
暖星建议:儿童心理学应该成为每位家长(包括谱系儿童家长)的必修课,了解相关知识既可以帮助避免可能的错误认知带来的负面影响,更是为后续长期正向的家庭干预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 。《牛津通识读本:儿童心理学》是一本由英国著名认知发展专家撰写的的育儿科普读物,以下正文为暖小星摘选的本书 第一章:婴儿和他们所认识的世界 主要核心内容,后续章节也会持续更新,欢迎关注,希望本书的分享对家长们更好地认识孩子有所助益 。
婴儿|关于儿童心理学,家长最应该了解的那些事
文章图片
《牛津通识读本:儿童心理学》
作者: [英]乌莎·戈斯瓦米
剑桥大学认知发展神经科学教授
大脑可塑性
在一个人的一生中,大脑都是可塑的 。可塑性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大脑中已经存在的脑细胞之间逐渐增多的连接而取得的 。任何环境中的输入都会使新的连接形成 。与此同时,那些不再经常被用到的连接会被修剪掉 。
没有哪个单一的经历能够造成灾难性的发展后果,但经历的持续性在决定哪些连接被修剪和哪些被保留的过程中是很重要的 。如果一个儿童持续地体验到温暖和关爱,而另一个儿童持续地经历焦虑和恐惧,那么他们大脑中将会被增强的连接是不同的 。
小星要点提示
可塑性持续终身,大脑任何时刻都在改变
发展早期的重要性
大脑的本质是一部学习机器 。胎儿研究显示,即使是在子宫里,胎儿的大脑也已经开始学习、记忆和关注了 。这部学习机器的早期能力决定着它之后学习的效率 。在出生时,大脑之间并没有那么多不同,它们都有着同样的、内置的信息处理方式 。但是,一个大脑如果获得了早期的优势,那么在发展内部结构时会更有效率 。早期大脑的可塑性也意味着干预总会有效果,改善一个儿童的环境总会对后期的发展结果有正面的影响 。
小星要点提示
坚定干预的信心,干预从改善孩子的环境开始
他人与自我
根据一些关于儿童发展的“社会文化”理论,社会互动在早期形成自我意识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我们的“自我”是由他人对我们的反应来定义的 。如果他人对我们是积极的,并且以温暖的方式和我们互动,我们会对自己感觉良好 。如果他人对我们有敌意或忽略我们,我们对自己的感觉会不好 。此外,我们对逃避分离和拒绝(例如逃避霸凌和惩罚)的需求决定了我们多数的行为 。我们都需要社会亲密关系,环境提供的亲密关系的形式决定了我们对自己的感受 。
婴儿|关于儿童心理学,家长最应该了解的那些事
文章图片
模仿-镜像神经元
刚出生的婴儿就能模仿成人的面部动作,更大的婴儿还能模仿他人没能够完成的动作 。例如,婴儿可能看到他人尝试着要将一串珠子放进瓶子里,但是总是放不进瓶口 。当被允许拿着珠子玩时,婴儿会直接将珠子放进瓶子里 。这说明婴儿能够明白他人的意图,他们并不只是单单模仿他人的肢体动作 。
模仿能力可能是基于大脑中一个叫作“镜像神经”的系统 。“镜像神经”脑细胞会将动作和感受配对 。当你在观察他人做动作和当你自己在做同一个动作时,镜像神经都是活跃的 。例如,当你捡起一根棍子或者当你看到他人捡起一根棍子时,你脑中活跃的是同一组脑细胞 。因此,这个大脑系统被认为是建立自我和他人之间“通用代码”的基础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