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家,到底谁最累?

8月10日晚上8:00
心理学家、心理咨询师陈海贤
分享
《如何应对变化 , 走出一条自我发展之路》
点击下方预约按钮 , 预约直播
德国哲学家叔本华说过:“结婚就意味着平分个人权益 , 承担双份义务 。 ”
两个人结婚 , 组成一个家 。
原本以为 , 有爱就够了 。
关门过起日子才发现 , 要撑起这个家 , 并不如想象中容易 。
不只需要一砖一瓦的搭建 , 一饭一蔬的供给 , 还要一点一滴的努力 , 日复一日的付出 。
个中辛苦 , 经历过的人才懂 。
那么 , 一个家里到底谁最累?
有人说 , 男人最累 , 他们从大男孩变成“顶梁柱” , 经历风吹雨打 , 默默撑起了一个家 。
有人说 , 女人最累 , 她们从小姑娘变成“陀螺仪” , 里里外外操持 , 辛苦照顾着每个人 。
不同的答案背后 , 藏着各自的无奈与酸楚 。
看过一个农民工的视频 。
他有两个孩子 , 妻子在家照顾 , 他外出打工 , 希望多赚一些钱贴补家用 , 让妻子和孩子都过得好一点 。
可谁知 , 城市的工作机会并不多 , 没有学历的他 , 只能每天做些装修和搬运的零工 , 赚个两三百元 。
遇到没有工作的时候 , 当天就没有收入 , 直到好几天过去 , 钱包变得干瘪 。
为了节约开支 , 他不舍得租住房子 , 每晚住在天桥下 , 每天只用10元 , 两个馒头和一瓶白开水 , 就是他的一餐 。
拍视频的人发现他 , 问起他的近况 , 也为他感到心酸 。
问他有没有给家里打电话 , 派遣一下孤独 , 他乐呵呵地说 , 不能让他们担心 , 大丈夫就应该“报喜不报忧” 。
那一刻 , 我和屏幕前很多人一样 , 眼睛仿佛进了沙粒 , 酸涩难忍 。
一个家,到底谁最累?
文章图片
男人习惯了沉默 , 他们的累 , 更多装在心里 , 独自在深夜咀嚼 , 不喜欢对外人言说 。
然而 , 我们也必须承认 , 男人不是钢筋铁骨 , 纵使肩挑重担 , 也有疲累的时候 。
网上有人提问:“为什么男人下班后喜欢在车里独自待一会儿?”
高赞回答说:“男人也会有累的时候 , 可是不能在媳妇面前说累 , 不能在孩子面前叫苦 , 只能在无人的地方这样释放自己 。 ”
他们就像一台机器 , 不间断劳作 , 磨损着自己 。 如果平时不注意维护 , 一旦生病 , 就很难痊愈 。
所以 , 家中的其他人 , 要多留意他们的动态 , 多帮他们疏解一下压力 , 而不是讽刺嘲笑、漠然以待 。
一个家,到底谁最累?
文章图片
前两天重温电影《塔利》 , 又勾起了我的眼泪 。
她有三个孩子 , 每天都忙得脚不沾地 , 躺在沙发都能睡着 , 后来出现人格分裂症状 , 丈夫才后知后觉 。
一位网友的评论 , 十分扎心 。
“《塔利》中的故事并没有男女对立 , 不存在口号和拳头式的表演性女权 , 也根本没有令人反感的大男子主义 。
它更多的只是在真实展现家庭生活的真相 , 一种繁杂的、琐碎的、甜蜜与窒息交替上演的真实图景 。 ”
而这个图景 , 就是很多女性结婚后的真实写照 。
结婚前 , 女人或许十指不沾阳春水 , 满心满眼都是天真与烂漫 。
结婚后 , 女人却要挑起生活的重担 , 无论多难多苦 , 都决不能落泪 。
干不完的家务 , 忙不完的工作 , 还有孩子层出不穷的状况 , 都需要她来应对 。
一个家,到底谁最累?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