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用一生在治愈童年”,这句话对吗?( 三 )


然后如果说是要去改变人格的特征 , 那么你一定要首先了解哪些人格 , 要把这个定义定得很清楚 。不能笼统的说性格 , 你的性格哪方面 。比如说情绪不稳 , 指的是在什么情况 , 在对什么人 , 是哪种不稳 。拖延、内向也是一样的道理 , 要很细的分 。这样的话你要知道如果细分了 , 你就能知道这一部分性格它是在什么情况下逐渐养成 , 它曾经是为什么适应 , 现在又为什么不适应 。
任何一种性格形成都不是空穴来风 , 都是长期跟外界环境、跟人、跟事相处的过程中形成的 , 所以它有合理的一面 。现在如果你觉得不合理了 , 那么你要去首先弄清楚是哪一些部分 。也许经过你仔细的观察 , 你就会发现这部分它并不需要改掉 , 它形成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如果你真正是当时形成是有道理而现在很不适应 , 那么你如果了解了整个的过程 , 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帮助你改变的动机 。你了解它曾经是多么的适应 , 现在是多么的不适应 , 那么他就能够有可能去改变 。
所以回答你这个问题 , 它不是像外科手术 , 你进个医院开个刀 , 就有人替你割掉了 。那么人格的特征 , 精神分析的观点 , 行为主义的观点我们都说了 , 来自于过往以往经历的 , 特别是童年经历逐渐形成的 , 那么认真观察了这个过程 , 你再重新考虑 , 是不是需要改变 。如果需要改变 , 你弄清楚了它曾经多么适应 , 现在有多么不适应 , 那么改变就有可能了 。

“有的人用一生在治愈童年”,这句话对吗?

文章插图
网上有一个句子特别火 , 她说有的人是用一生治愈童年 , 那这个人的后半生也未免惨了一点 。是不是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归结于童年?或者说 , 童年确实比较孤独 , 没有得到关注 , 没有得到爱的人 , 应该怎样处理这种成年的问题与童年的伤痛 。
李鸣:首先我要说这个问题是一种视角 , 特别在精神分析所说的童年期决定成人 。几乎所有的心理治疗都知道童年对成人影响很大 。精神分析是最强调童年对成人的影响的 。
儿童期的基本经历、内心冲突和精神创伤就会造成成年人神经症、心身疾病甚至精神病 。如果以这个观点来看那么网上这句话也是有一部分道理 。
但要明白 , 任何一句话都是有其道理 , 但绝对不是真理 。有的时候一些案例并不一定适用于儿童期决定论 。精神分析不是所有的案例都适用 。
有的时候你应该换一个视角去看 , 如果你用童年解释成人不合适了 , 那么应该换一个视角 。但是同时要强调 , 有一些例子只有童年决定成人这个视角才能真正对他有帮助 。所以要了解案例具体情况是什么 , 我们才决定用什么 。
当然最后要说一下 , 如果来访者的童年确实是孤独、缺乏爱等应该怎么处理?
首先我们要知道童年的经历不是经历的本身决定了你 , 而是你对这段经历的认知体验决定了你 。有的人童年的经历很坎坷但是长大了非常健康 , 因为他对这段经历的认知使他更加珍惜自己的人生 。也有人童年经历很坎坷 , 但从此他就生成了心理上的缺陷 。
那么究竟童年的坎坷经历是造成你更健康?还是有了缺陷?这是取决于你怎么看待童年的坎坷 。它像是一把双刃剑 , 可以激励你更好的完善自己 , 也可以是让你颓废自暴自弃 。这都取决于你的认知、取决于你的体验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