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和辈分的起源是什么?

中国自古不仅重视姓氏,也非常重视名字 。《白虎通义?姓名》有云“人必有名何?所以吐情自纪,尊事人者也 。”姓氏宗族血统传承的象征,名字则是思想意识传承的象征 。
姓氏是祖辈传下来的,代表着血缘,并且在秦汉时期已经基本固化 。除非特殊情况过继给外姓或赐姓,基本不会改姓,更不会造新姓 。

名和辈分的起源是什么?

文章插图
“有名乃万物之母”,可以说无论孩子是否降生,孩子的姓氏就已经确定 。只有当这个孩子有了自己的名字,他才有了作为个人的特称 。正所谓“姓所同也,名所独也 。”(《孟子·尽心下》) 。所以人们自古就很重视命名 。所谓“名者,序长幼,辨贵贱,别嫌疑,礼之大者也” 。命名是作为“礼”的重要一环 。
《礼记?曲礼》“幼名,冠字,五十以伯仲,死谥,周道也”,在周朝,人们对名字已经形成一整套完整的规矩 。《仪礼?礼服传》“子生三月,则父名之于祖庙 。”为何“三月”?“天道一时,物有其变,人生三月,目煦亦能咳笑与人相答,故因其始有知而名之 。”一个生命“始有知”,已经是一个独立个体,所以需要命名了 。
名和辈分的起源是什么?

文章插图
现在我们所通称的“名字”,在古代通常包括:名、字、号 。而“名”又分为“小名”(乳名)和“学名”(训名) 。《宋史?选举志三》“凡无官宗子应举,初生则用乳名给据,既长则用训名” 。
小名,即乳名,指婴儿时取的,用于在小孩成年前,父母日常用的称呼 。
小名源自民俗 。因古代医疗条件有限,所以新生儿的死亡率较高 。所谓“贱名好养活”,给小孩起个“贱名”,希望鬼怪都嫌弃,这样就可以少病少灾 。因此民间多会给孩子起个小名,用于日常称谓 。如《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司马相如者,蜀郡成都人也,字长卿 。少时好读书,学击剑,故其亲名之曰‘犬子’” 。
名和辈分的起源是什么?

文章插图
又如:曹操的小名叫“阿瞒”,刘禅的小名叫“阿斗”,顾恺之的小名叫“虎头”,陶渊明的小名叫“溪狗”,王安石的小名叫“獾郎”, 宋孝宗赵眘的小名叫“小羊”,真是丝毫不逊色与小牛、毛牛、丑牛、狗儿、花狗、猪娃之名 。
不过现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也少有“贱名好养活”的思想 。各种“宝”、各种“贝”还叫不过来,哪还需要什么贱名 。
名和辈分的起源是什么?

文章插图
学名,即训名,又称大名、谱名,也就是通常意义上的“名”,是个人的正式名字 。用于日常的正式交际 。谱名、谱名,这可是要上家谱的 。
“赐子千金,不如教子一艺;教子一艺,不如赐子一名 。”一个好名字将伴随孩子的一生 。所以在古代给人命名(训名)是件非常慎重的大事 。《左传?桓公六年》所载:“名有五:有信,有义,有象,有假,有类 。以名生为信,以德名为义,以类命为象,取于物为假,取于父为类 。” 就是古人对起名的规范 。
中国早期基本都是单字名,但没有明确礼法限制 。到了王莽时期,王莽曾下令全国统一使用单字名,只有犯人才用双字名 。虽然很快王莽的新朝就被西汉替代,但单字名的习惯传承了下来,而起双字名也变成一件很没有光彩的事情 。
名和辈分的起源是什么?

文章插图
纵观三国时期,除少数民族外,仅有郭攸之(侍郎)、马日磾(太傅)、尹大目(殿中校尉)、张世平(马贩)、辛宪英(女)五人为双字名 。直到魏晋后期,双字名才逐渐流行起来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