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内在都住着一个小孩,你是哪一类型的小孩呢?
近年来 , 内在小孩这个词经常被大家提起 , 也有很多的心灵成长工作坊在开设疗愈内在小孩的课程 。 那到底什么是内在小孩 , 我们到底如何了解自己的内在小孩模式呢?
文章图片
武志在《巨婴国》这本书里提到 , 虽然我们都已长大成人 , 但心理发展程度 , 依然停留在婴儿的阶段 , 于是会出现各种情绪的纠结、各种无力和挣扎 。 如何破?唯有陪她慢慢长大 。
文章图片
按照0-7岁的生长规律 , 内在小孩分五个阶段 。 这五个阶段没有高低之分 , 这样的划分 , 只是为了让你看清和区分你的生命到底卡在了哪个阶段 。
一、0-4个月的阶段:如果一个小孩从出生到4个月这个阶段 , 她没有被养育者很好的照顾 , 如:父母重男轻女的思想 , 导致女孩一出生就不被待见、不被欢迎 , 或者父母由于各种原因 , 根本照顾不到孩子的需求 , 让孩子长期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 。 这样的养育方式 , 会导致这个孩子内心感受到一种自己是不被这个世界所欢迎和喜爱 , 自我的孤独与无助以及无法与人亲密的感受 。 这样的小孩他在这几个月里就会生长出情绪:恐惧、紧张、敌意 。 她觉得既然这个世界这么不欢迎我 , 那我也不要这个世界和这个世界里的人 , 我把自己封闭起来 , 遇到事情 , 我逃避就行 。 所以 , 这个阶段没有被养育好的小孩 , 就叫逃避的小孩 。 等这个小孩长大成人 , 虽然其生理上已然发育成熟 , 但因为0-4月这个阶段的心理营养没有供给好 , 导致其以后在生命中 , 遇到一些难办的事情 , 她的感受是紧张、发懵、恐惧 , 想逃避 。 恐惧和逃避成为她今后生活的主旋律 。
文章图片
二、4-18个月的阶段:如果一个小孩在这个阶段 , 她没有长期和父母生活在一起 , 被寄养在奶奶或外婆家 , 或者即便和父母生活在一起 , 感情上也很疏离 , 这样的养育方式会造成孩子依恋关系的失衡 , 尤其在成人后 , 体现在亲密关系里就是粘着对方 , 总担心被抛弃 , 如果对方不让自己依赖 , 那就是不爱 , 对方未满足自己的需求时 , 经常的感受是悲伤 , 受害者情绪 , 对外则是指责和抱怨 。 这个小孩是依赖的小孩 。
三、1.5岁-3岁这个阶段:如果一个小孩在这个阶段 , 需求经常被否定和压抑 , 或者是一个强势的养育者 , 经常把自己对孩子的要求置于孩子的感受之上 , 不断否定孩子 。 如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一件事情是养育者觉得孩子没吃饱饭 , 软硬兼施 , 非得让孩子多吃点 , 而全然不顾孩子自己的主观感受 。 这样长大的孩子 , 内心里住着一个忍受的小孩 , 她的生活主要感受是自我否认、压抑自我需求和感受 , 来迎合和迁就别人 。 同时还会出现对一些事物、人的上瘾 。 或对周围事物的麻木和迟钝 。
文章图片
四、8月-4的阶段:完美的小孩 , 如果这个阶段的小孩经常被拿来比较或者只有你怎么怎么样 , 养育者才怎么怎么对你 , 只要你听话 , 我就给你买 , 只要你好好学习 , 你就是个好孩子 , 这样的长期比较和有条件的爱 , 会给孩子造成一种感受 , 不优秀不配活 , 不优秀不值得被爱 , 这样长大的孩子 , 会经常陷入自卑与自负的双重情绪中 , 一生中一直在努力得到别人的认可 。 会觉得很累 , 想停下来 , 可却怎么也停不下来 。 在生活中 , 经常会出现自我攻击、自己对自己的全盘否定或厌弃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厉害的人,都在培养自己这几种能力,希望你也有
- 中国最有名的3座名山,你都去打卡了吗?有生之年建议都去一趟
- 这本去年感动到我的治愈绘本姊妹篇,讲我们都离不开的亲密关系
- 现在单身的人那么多,其实都存在这种原因
- 深圳宝山技工学校│有些事,说出来,那都不是事!
- 九言|每次归程,都是为了更好出发,每次停歇,都是为了积攒能量
- 归程 九言 |每次归程,都是为了更好出发;每次停歇,都是为了积攒能量
- 真正厉害的人,都会努力逼自己做好这三件事
- 很多人都这样觉得 71岁大爷说“退休之后,一定要留钱养老
- 老同学发来 “一个群的短文” !说得太好了,值得一读~有群的都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