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徐自豪|胡适与谁“皆兄弟也”?( 五 )


至此 , 五人的姓名和身份都已确定 , 果然五位都姓胡!
皆兄弟也
胡适|徐自豪|胡适与谁“皆兄弟也”?
本文图片
“皆兄弟也” , 从左至右 , 依次为:胡焕庸、胡世泽、胡适、胡先骕、胡定安 , 1948年3月30日
3月的南京 , 乍暖还寒 , 从北平来的胡先骕还穿着棉袍 , 胡焕庸的西服马甲清晰可见 。 年纪最长的胡适居中 , 旁边是胡先骕与胡世泽 , 最年轻的胡定安和胡焕庸立于外侧 。 拍摄的时间应当早于下午三点 , 据胡适当天的日记记载 , 三点后与王世杰有重要谈话 。
这张照片里的几位“兄弟” , 数胡先骕与胡适结交最早 。 新文化运动伊始 , 胡先骕先后写有《中国文学改良论》《评〈尝试集〉》《评胡适〈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学阀之罪恶》等文 , 与胡适论战 。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 , 胡先骕在文章中回顾 , “北京大学诸教授中最知名者 , 当推胡适” , 不过 , “将来历史上之评论 , 恐怕只是新文化运动之倡导人 , (胡适)学术上之成就 , 则殊有限”(胡先骕:《北京的科学化运动与科学家》 , 《北京史话》 , 58页) 。 虽然胡先骕早年曾激烈批判胡适的文学观点 , 其后对胡适的学术水准也不太恭维 , 但在随即到来的大规模“胡适思想批判运动”中 , 胡先骕却拒绝批判 。
胡适与胡世泽都从事过外交工作 , 为中国的抗战事业谋求国际支持 。 胡适任驻美大使期间 , 中美达成了“桐油贷款”协议 , 使中国获得了急需的国际援助 , 有力地支持了抗战 。 胡世泽为推动联合国的成立与《联合国宪章》的诞生出力颇多 。 如同胡适名言:“做了过河卒子 , 只能拼命向前 。 ”
胡焕庸的另一位老师竺可桢与胡适是上海澄衷学堂的同学 。 合影前的一个月 , 在胡适与法学家周鲠生(1889-1971)关于“如何看待国际形势 , 如何对待苏联”的论战中 , 胡焕庸支持胡适的观点 , 并对苏俄在雅尔塔会议上 , 攫取旅顺、大连以及中长铁路 , 侵占了中国利益而极为愤慨 。
胡适与胡定安也是熟人 , 而且胡适还有一个很相近的临时别号叫做“胡安定” 。 胡定安在留学回国后 , 积极推动卫生行政建设 , 倡导卫生运动和教育 , 促进中国公众卫生水平的提高 。 胡适也曾大声疾呼:“医学关系我们的生命 , 关系我们爱敬的人的生命 。 ”“我们实在太缺乏新医学的常识了 。 ”(西格里斯著 , 顾谦吉译 , 胡适校并作中译本序:《人与医学》 , 1936年4月 , 上海商务印书馆)1948年的“行宪国大”上 , 胡适曾安排胡定安与陈存仁等医生前去慰问绝食的“退让代表” 。
据报人胡健中回忆:
七七卢沟桥事变初起时 , 庐山开了一个谈话会 。 这个会里被邀出席的共有四个姓胡的:胡适之胡次威胡定庵(安)三先生外 , 我也是一个 。 这时(蒋百里)先生正在庐山 , 一天晚间 , ……一见面 , (蒋)先生便喝(很)噱地说道:“这次出席的人中间 。 幸而只有你们四胡 , 如再多一胡 , 中国岂不要大乱了么?”时亡友刘湛恩先生均在座 , 为之大笑 。 谈话会中出席诸君子亦引为美谈 , 传了很广 。 (胡健中:《吊蒋百里先生》 , 《蒋百里抗战论集》 , 1939年 , 新阵地图书社 , 《附录》20、21页;括号内文字为笔者所添)
意义何在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 , 照片所展现的人物形象和精神气质 , 是多少文字也难以表达的 。 尤其是通过老照片与文字资料的印证及咬合 , 还能带来更为丰富的历史现场感 。 但遗憾的是 , 老照片上的人物经常会被认错 。 徐志摩、朱自清的一些重印著作封面上用了胡适小照 , 吴宓家乡报纸的整版纪念长文中仅有的两张人物照片“乱入”了青年方玮德与老年陈寅恪 , 搜索引擎上 , 外交家张歆海屡屡被误认为宋子文 , 清华学校校长曹云祥被当成清华大学校长周诒春 , 而周诒春又常被认作“身兼三主任、五教授”的温源宁……如此张冠李戴 , 不胜枚举 , 显示出今人对前人形象的无知与漠然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