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你有恩的人,不要请吃饭来报答( 二 )


当你不敢麻烦别人 , 就是关上了心门 , 不给别人提供靠近自己的机会 。
本尼迪克特在《菊与刀》中讲了这样一个让人啼笑皆非的故事:
两个朋友欢呼雀跃一起去买冰水 , 但其中有一个人忘记带钱了 , 于是另一个朋友热心帮忙付款 。
事后 , 这个人不思饮食 , 不安像怪兽一样吞噬着他的心 , 他巴不得立刻还了朋友的人情 。
在焦灼的折磨下 , 他一直寻找机会为朋友买冰水 , 但那几天 , 朋友并没有这个需求 。
这个人因为欠下人情 , 心理负担过重 , 选择了自杀 , 一了百了 。
对于这个自杀的人来说 , 别人送给他的人情 , 反倒成了他身上沉重的枷锁 。
欠人情不可怕 , 可怕的是承受不起 , 成了无形的压力 。
对待人情 , 要敢于赊账 。
这不是忘记了对方的恩惠 , 而是认真承接并感受对方的情谊 , 认可别人的付出 , 也相信自己一定有能力偿还 。
建立起“情感银行” , 等对方随时来支取 。
别人帮了你 , 如果你立马清盘了结 , 清算得明明白白 , 就损了对方的面子 , 如同向对方释放“绝交”的信号 。
正如宋思明在《蜗居》中所说的那样:
“关系这个东西 , 你就得常动 。 越动呢就越牵扯不清 , 越牵扯不清你就烂在锅里 。 要总是能分得清你我他 , 生分了 。 ”
对你有恩的人,不要请吃饭来报答
文章图片
-03-
好的关系 , 相互麻烦
亚里士多德曾经这样说道:
“人是社会性的动物 。 因为谁都无法脱离社会而单独存在 。 你不愿意麻烦别人 , 就要承受一个人时的孤独 , 和可能面临的失败 。 ”
人都有脆弱的时候 , 别一味逞强 。 彼此麻烦 , 才能建立感情 , 同享福 , 共患难 。
电视剧《请回答1988》里 , 阿泽爸爸一开始不愿麻烦别人 , 很多事都默默硬扛 。
面对邻居们的热情 , 他总是一声不吭 , 每天摆出“生人勿近”的表情 , 把别人的暖意拒之千里之外 。
某天 , 他突发脑溢血 , 德善爸爸刚好经过 , 飞快把他送往医院 。
医院中的阿泽爸爸形单影只 , 邻居们主动献爱心 , 帮忙做饭、送饭、帮他看店等等 。
阿泽爸爸主动接过邻居们抛过来的暖心橄榄枝 , 露出了笑脸 。
邻居们感到被认可 , 关系成功破冰 。
前期的阿泽爸爸 , 不敢消耗人情 , 害怕被拒绝 , 害怕还不起 , 配得感低 。
后期的阿泽爸爸 , 一颗冷漠的心 , 逐渐被温暖同化 。
他学会了麻烦别人 , 主动提出要求 , 让德善照顾自己的儿子 , 同时也主动帮助邻居们 。
在这个过程中 , 他不再压抑自己的真实情感和需求 , 而是认可自己 , 认为自己是值得被帮助的 , 同时也和双门洞里的其他人 , 建立了更深的情感 。
他渐渐明白:好的关系 , 就是要相互麻烦 。
知乎上有个话题是这样的:
“你是怎么跟最好的朋友渐行渐远的?”
其中一个回答获得高赞:
也不知道怎么了 , 以前有事没事都会找他 , 后来忙于工作后 , 既没了闲侃的闲情逸致 。 有事时又怕给他添麻烦 。
怕给对方添麻烦 , 成了建立牢固人际关系上的绊脚石 。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 敢于麻烦别人的人 , 更容易与对方情感相通 , 连结一心 。
而不敢欠下人情的人 , 只会让人敬而远之 , 被人渐渐遗忘 。
认知层次越高的人 , 越懂得通过“麻烦别人、让别人麻烦自己”来搭桥铺路 , 相互麻烦 , 让关系进入良性循环中 。
对你有恩的人,不要请吃饭来报答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