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六成受访大学生希望30岁前结婚

|超六成受访大学生希望30岁前结婚
本文图片

|超六成受访大学生希望30岁前结婚
本文图片

作为一个“母胎solo”(指从出生开始 , 就一直单身、没谈过恋爱的人——采访人员注) , 就读于山西大学的魏熙苒对于恋爱一直充满期待 , 但她更多抱持谨慎的态度 。 以前她认为只要互相喜欢两个人就可以在一起 , 现在她则觉得“不能单纯以喜欢作为谈恋爱的标准 , 还需要考虑诸如性格、价值观、未来发展等因素” 。 作为大四学生 , 未来的不确定性也让魏熙苒对于婚恋产生迟疑 , 希望自己稳定且独立之后再去深入考虑 。
“对于我们这一代人而言 , 谈恋爱的目的更多是找到一个能够陪伴自己一直走下去的人 。 ”就读于伦敦国王大学的史绍豪认为 , 如何和自己所遇见的这个人更好地相处才是更重要的 。 即使已经恋爱近两年时间 , 但史绍豪认为现在谈论结婚仍然为时尚早 , “一方面是等双方有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 另一方面双方在观念上都更成熟一些 , 那时候才会考虑谈婚论嫁” 。
大学生作为青年群体的中坚力量 , 是未来十年内婚育行为的核心主体 , 其婚恋态度也因而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 基于此 , 中国青年报·中青校媒面向全国各地大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 , 57.90%受访大学生希望在26-30岁时走入婚姻殿堂 , 8.55%希望在21-25岁结婚 , 7.58%希望在30岁以后结婚 , 25.97%则表示在法定年龄以上 , 任何年龄都可以 。
彼此独立、互相支持 , 受访00后想以“更好的自己”面对婚姻
在来自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的胡佳睿眼里 , 所谓理想的恋爱 , 便是双方都能认真对待这份感情 , 顺理成章步入婚姻的殿堂 。 但在谈恋爱的过程中 , 她直言并不会轻易跟另一半提到结婚:“目前大家仍在求学阶段 , 或是刚刚步入社会 , 未来的发展还有很多不确定性 。 假如在一起会妨碍彼此的发展 , 那可能要考虑分开 , 尊重对方的人生选择 。 一开始就强调结婚 , 会给对方造成很大的压力 , 让感情变得沉重 。 ”
“什么事情都是一步步慢慢来的 , 先处理好谈恋爱的问题 , 再去考虑结婚 。 ”就读于清华大学的曹宇祺说 , “谈恋爱是两个人相处起来很舒服就在一起了 , 而结婚是更深一步的事情 , 要考虑更多 。 ”在他看来 , 谈恋爱更多是去尝试 , 而结婚则是需要慎重抉择的人生大事 , 二者不能混为一谈 。 如果以结婚为目的谈恋爱 , 就会过于踌躇而不敢踏出那一步 , 最终一事无成 。
魏熙苒认为 , 对于自己而言 , 结婚仍然是恋爱的主要目的 , 婚姻中“一加一大于二” , 也是她的期待 。 “当两个人在一起比一个人生活更舒适 , 并且整个生活的走向是不断向前的时候 , 我才会选择结婚” 。 在大学期间 , 魏熙苒选修了所在学院开设的《爱情哲学》课程 , 课堂上老师关于爱情的阐述让魏熙苒深以为然 , “两个人的爱是我们一起抵抗世界的冒险” 。 由此她总结道 , 自己眼中健康的婚恋观 , 就是“两个相对独立的个体在结合之后 , 能够互相支持、互相依赖 , 共同面对困难 , 并且一直走下去” 。
中青校媒调查发现 , 真心相爱(95.32%)与经济考量(85.97%)为受访者考虑是否结婚的主要因素 , 42.26%表示会受社会环境影响 , 39.68%会受到家人期望的影响 , 16.45%期待孕育后代而选择步入婚姻 。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家庭与性别研究中心教授李婷在《中国的婚姻和生育去制度化了吗?——基于中国大学生婚育观调查的发现与讨论》一文中提到 , 在坚守婚姻和生育的制度性框架下 , 中国大学生对婚育的态度依然出现了发展性的变化 , 其中最为突出的一点是婚姻和生育的价值性基础已发生改变 。 “婚育在传统上的保障性功能以及传宗接代的意义已经极大淡化 。 相反地 , 年轻人开始强调恋爱、婚姻和生育基于个体意义上的价值:互助进步、精神寄托、情感陪伴以及对自身成长的意义 。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