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师专到“砖厂”:塬上的咸阳师范还有人记得吗?( 四 )


大学四年 , 我唯一一封情书写给了班里一个女生 。 题目《菩萨蛮》 , 文体现代诗 , 地点校门口超越网吧 。 熬了一个通宵 , 自以为得意的作品 , 发给她一个伊妹儿 。 等 , 等 , 等 。 一星期后 , 回信了 , 她说她有男朋友 。 我没放弃 , 穷追猛打 , 约她上自习 , 约她平安夜逛人民路 , 约她去阅览室 。 她一次也没答应 。 时间很快就到了毕业 , 我的诗也慢慢冷却了 。
5
图书馆时光 , 是我大学时代难以抹去的记忆 。 就像那些姑娘一样 , 书籍也是叫人感到美好的尤物 。
林子、小梁 , 是我的阅览室密友 。 我们仨一起借书 , 一起看书 , 一起在图书馆勤工俭学 。 每天去的最早 , 走的最晚 , 有一天晚上林子跟我看书太入迷 , 竟被锁在了里面 。 其实我俩是故意被锁的 , 他说想体验一把拥书而睡的感觉 。 第二天管理员阿姨巡查时吓了一跳 , 我嘿嘿一笑 , 她啥都没说 , 转身就走了 。
|从师专到“砖厂”:塬上的咸阳师范还有人记得吗?
本文图片
借的最多的是金庸武侠 , 其次是中外名著 , 还一度迷过历史地理 , 暗暗发誓将来要走遍中国 。 现在想来 , 不过是年轻时的大话 , 我们很多人都被生活牢牢摁在原地 。 二十多岁时 , 想成为张无忌 , 武功高强 , 人见人爱;三十多岁时 , 想成为令狐冲 , 放浪形骸 , 笑傲江湖;现在我只想成为郭靖 , 木讷勤奋 , 仁爱为怀 。 心境的变化 , 源于那些年的阅读 。
文科阅览室的氛围 , 是我天天去的动力 。 灯下翻书 , 悉悉索索 , 还有蚕儿食叶的写字声 。 没人说话 , 对面女生的呼吸 , 打湿了我正在看的《星星》 。 做笔记 , 抄诗 , 写作 , 几年下来攒了厚厚十个本子 。 在此看过书的男生 , 和我一样 , 也是空地多于植被了吧 。 当年的小女生 , 估计正在溜娃的路上 。 油腻 , 谁也逃不掉 。 那时的纯真 , 那时的阅读 , 一想起 , 便有梅花落下来 。
能到图书馆勤工俭学 , 挣点生活费 , 要感谢善良的管理员 。 我和林子一有空 , 就去图书室帮忙 , 自然比同学多了许多读书的特权 。 教师阅览室 , 我们就可以随意出入 , 当然是在老师少的时候 。 一楼有个电影放映室 , 林子负责卖票 , 我就蹭过好多次电影 。 《魂断蓝桥》《人鬼情未了》《海上钢琴师》等大片 , 至今还令人怀念 。 五毛钱门票的小房子 , 现在的豪华影院根本比不了 。
6
开学前的暑假 , 就听上一级的老乡说 , 有位梁先生 , 很有个性 。
古代文学课在二号楼201上 , 我满怀期待 。 不知道教这门课的老师 , 何方神圣 , 是不是像出土文物一样沧桑 。 铃响了 , 同学们都坐得端端的 , 大学第一课可不敢胡骚情 。 (瞎折腾、胡闹)五分钟 , 十分钟 , 十五分钟......一教室娃等了足足半个小时 。 这时 , 楼道响起了皮鞋声 。 四十多双眼睛齐刷刷盯向了门口 。
大背头、红领带、白衬衫、黑风衣 , 步履稳健 , 风神潇洒 , 左右顾盼 , 光芒四射 。 啊?!这不是梁任公么?他自我介绍道:“鄙人姓梁 , 梁启超的梁 , 你们叫我老梁就行 。 ”说毕 , 全班一阵大笑 。 有意思 , 这门课有上头了 。 老梁确实有许多地方和梁启超很像 。 课讲到尽兴处 , 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 先生极自负 , 学问肯定刚刚的 , 行头上也从不服人 。 一次讲完课闲聊 , 他抬起脚指着锃亮的皮鞋 , 问道:“知道师专第一个穿皮鞋的人是谁?”“你么” , 我们异口同声 。 他穿衣很是讲究 , 四季白衬衫 , 秋冬风衣不倒台 。 在学魏晋文学时 , 老梁说:“谈魏晋风度 , 姿容神韵很重要 , 同学们看我” 。 先生确实玉树临风 , “酒旗风暖少年狂” , 颇具国士之风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