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酸|全网都在吹爆“刷酸”,药监局发出警告!

今天(8月11日) , 国家药监局发布了一篇名为《科学认识“刷酸”美容》的科普性文章 。 详细地解释了“刷酸”的定义 , 为广大群众科普“刷酸”可能引发的不良反应 , 并提到“刷酸治疗”要去正规的医疗机构 , “刷酸治疗”中使用的“酸”不是化妆品 。

果酸|全网都在吹爆“刷酸”,药监局发出警告!
文章图片
刷酸市场火爆 ,已成为一股护肤潮流 近年来 , “刷酸”这股风潮愈刮愈凶 , 近两年更是成为流行护肤新热潮 。 “刷酸”主要是通过酸类成分来加快角质细胞和表皮细胞的更新速度 , 让堆积的老化角质脱落 。 适当刷酸能有效改善黑头、淡化痘印、暗沉等肌肤问题 。
“刷酸”焕肤潮流下 , 酸类产品已成为“痘星人”变美的秘籍 。 据用户说的数据显示 , 自2020年下半年起 , “刷酸”一词搜索量激增 , 2021年上半年搜索人数同比增长442.04% 。 有越来越多的用户倾向选择“刷酸”这一剂“猛药” 。
蹭着“刷酸”的热点 , 越来越多大牌推出温和刷酸产品 。 如 , 国际品牌理肤泉今年推出的“刷酸瓶” , 产品配方中含有4.5%果酸+1.5%水杨酸+0.45%的辛酰水杨酸 。 此外 , 更有众多大牌逐渐加强刷酸产品的市场教育 。 在李佳琦、雪梨等KOL红人的科普和宣传下 , 消费者对于“刷酸”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 。 在小红书上 , 光是与“刷酸”相关的笔记就多达20万篇 。

果酸|全网都在吹爆“刷酸”,药监局发出警告!
文章图片
如今 , 市面上关于酸类的产品屡见不鲜 , 涵盖精华、乳液面霜、爽肤水、面膜、棉片等护肤产品 , 且浓度在2%到30%不等 。 酸的种类更是越发多样 , 如果酸、水杨酸、壬二酸、维 A 酸等 。 据行业数据显示 , 光果酸目前申请用于护肤品的酸类专利就多达20多种 。
然而 , 在“刷酸”热潮高涨的同时 , 关于“刷酸烂脸”的话题讨论也一直居高不下 , 由于操作不当而导致的“刷酸”翻车事件频发 。
药监局下场 , 科普“刷酸” 这次 , 药监局发布的《科学认识“刷酸”美容》引起了网友的广泛关注 , 关于“刷酸美容需在医疗机构开展”、“刷酸医美可能引发不良反应”的话题登上微博热搜 。 截至发稿 , 话题量就达到了3000万 。

果酸|全网都在吹爆“刷酸”,药监局发出警告!
文章图片
不少网友发表了“怪不得每次刷酸 , 刷完没效果还爆痘”、“我‘刷’完酸 , 脸颊刺痛”等留言 。 也有皮肤科医生下场表示 , “医美刷酸和自己使用带酸的护肤品是两码事 。 医院或医疗机构的专业刷酸 , 对酸的种类、浓度、刷酸频率还有酸在面部停留的时间都是有严格把控的 。 千万不要自己在家使用高浓度的酸类药水 , 玩不好烧到烂脸甚至毁容都有可能!”
在《科学认识“刷酸”美容》一文中 , 提到所谓的“刷酸”其实是一种化学换肤术 , 又称化学剥脱术 , 是将化学制剂涂在皮肤表面 , 导致皮肤可控的损伤后促进新的皮肤再生 。 受到化学制剂的种类、浓度、在皮肤上停留时间等因素的影响 , “刷酸”带来的效果也有所不同 。 若“刷酸”越浓 , 引起不良反应发生的几率也更大 。
同时 , 药监局还详细介绍了“刷酸”可能引发的不良反应 。 较高浓度的酸对皮肤具有一定的刺激和破坏作用 。 随着“酸”浓度的增加、停留时间的延长 , 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也随之上升 。 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暂时性红斑、肿胀、刺痛、灼热等不适 , 术后可能出现结痂、色素沉着等 , 甚至是出现灼伤、糜烂、渗出、色素异常、反应性痤疮、粟丘疹、毛细血管扩张、接触性荨麻疹、瘢痕等情况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