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赵立波中国是一个富于人情的历史社会|不爱走亲戚的现代人,为何科学越发展,感情却越淡?

撰文/赵立波
中国是一个富于人情的历史社会 , 在漫长的历史中 , 关于友情占据了相当大的篇幅 。 且不说 , 钟子期和鲍叔牙之交 , 也不说桃园三结义的生死同盟 , 这些对于友情来讲过于沉重 。 在古代的交谊中 , 我想有一种风度颇让人为之神往 , 这种风度叫做魏晋风度 , 它飘散于山林之间 , 徜徉于沟壑林泉 , 以一种超然、豁达、洒脱、真实的交往呈现出一种近乎艺术境界的举止 。
撰文/赵立波中国是一个富于人情的历史社会|不爱走亲戚的现代人,为何科学越发展,感情却越淡?
文章图片
乘兴而来的潇洒友情 , 心血来潮想念故人 , 可以顶风冒雪坐一夜船 , 天亮而返 。
王子猷居住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市) , 一次夜里下大雪 , 他从睡眠中醒来 , 打开窗户 , 命令仆人斟上酒 。 四处望去 , 一片洁白银亮 , 于是起身 , 慢步徘徊 , 吟诵着左思的《招隐诗》 。 忽然间想到了戴逵 , 当时戴逵远在曹娥江上游的剡县 , 即刻连夜乘小船前往 。 经过一夜才到 , 到了戴逵家门前却又转身返回 。 有人问他为何这样 , 王子猷说:“我本来是乘着兴致前往 , 兴致已尽 , 自然返回 , 为何一定要见戴逵呢?”就这样 , 一夜的颠簸和想念瞬间被任性的风度所取代 。 然而这种另类友情传了出去 , 在历史的页面上发出许多赞叹 。 这里的珍贵就是率真 , 想念老朋友是发自内心 , 而且不管什么情况都要去相见;这是热烈奔放的友情表达方式 。 然而经过一夜方才到达 , 期间的颠簸与寒冷早已超越了忍耐的极限 , 便消退了对想念的热情 。 此时按照世俗人的想法 , 既然如此吃苦才到朋友处 , 起码要打个招呼才走 , 或者吃一杯暖酒也何乐不为?但是王献之的骨子里对朋友的尊重恰恰是不进屋表达出来了 , 因为此刻他被折腾的非常疲惫 , 已经缺少对朋友的想念之情 , 如果敲门则是要对这份友情进行敷衍 , 在王子猷的精神世界里这便是对友情的亵渎 , 他不想将二人纯粹的友谊变得庸俗 , 由此这种风度如一缕清风吹在了魏晋的角落 , 让后世为之惊而叹之 。
撰文/赵立波中国是一个富于人情的历史社会|不爱走亲戚的现代人,为何科学越发展,感情却越淡?
文章图片
除了这种已然进入古书的风趣传闻外 , 本人且就这一话题进行亲身感受稍作展开 , 以此感慨时代仓促的脚步让我们已经失去了许多珍贵的情怀 。
百里外的亲戚走动 , 骑着自行车顶着冒烟雪走了一夜也要走亲戚
儿时的故乡的冬季是相当寒冷的 , 大雪纷飞的日子覆盖着村庄 , 让那个本来贫寒的地方更显得寂寥 。 八十年代的东北的冷是至今不能体味出来的 , 人们出门必须要穿着厚厚的棉袄 , 戴着狗皮帽子方敢出门 , 一不小心便有被冻僵、冻伤的风险 。 然而物质艰苦 , 气候严寒的年代 , 却经常出现百里之外亲戚窜门的事情 , 这种举动至今都让人感念和不能理解 。 我的祖母因为远嫁故乡这里 , 她的娘家堂兄因为想念她 , 便在数九寒天骑着车子来探望 , 我依稀记得我叫做长辈的人满身的雪和胡子眉毛都已经结上冰碴 , 脸被冻得通红 , 这时看到娘家亲戚的祖母高兴得不知怎样才好 , 看到他们骑行200里 , 既心疼又难过 。 赶紧弄来冷水洗脸 , 这样可以缓解冻伤 。 当时的亲戚们都是穷人 , 这么远来串门又带来舍不得吃的饼干拿给我 , 由于小孩子的我自然不懂其中蕴含的亲戚深沉的温暖 , 只是一边笑嘻嘻地拿走吃掉 , 看着憨厚的亲戚 , 我心中有着说不出的快乐 。 这样的事情很多 , 当时的亲戚们经常走动 , 大家虽然都没有钱 , 却能够克服交通障碍 , 互相走动 , 让人觉得亲戚的可贵 。 可是自从我长大后 , 老一辈的亲戚大多离世了 , 以后的亲戚几乎很少见面 , 甚至遇到也彼此不知道如何聊天 , 只有一种陌生和尴尬 。 近些年我已经很少看到乡村的亲戚走动的场面 , 仿佛每个人都不再有了这一层人际关系 , 随着单身子女的长大 , 我们越发觉得亲戚这一名词的陌生与疏离 , 不知再过多少年后 , 这两个词语将不再有人提起 , 想到这 , 未免让人觉得凄凉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