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朴初说:“父母的家永远是孩子的家|102岁老人养老院离世,看到老太的挣扎,明白父母为何不去养老院( 二 )


一位在养老院工作过的人 , 把养老院的老人分为三类 。
赵朴初说:“父母的家永远是孩子的家|102岁老人养老院离世,看到老太的挣扎,明白父母为何不去养老院
文章图片
第一类 , 是身体健康的老人 , 这样的老人在养老院一般过得不错 , 他们可以跟自己志同道合的人聊天 , 或者做手工 , 日子过得很规律 。
第二类 , 是儿女孝顺的老人 , 这样的老人即便身体不好 , 也会被护工照顾得不错 , 因为儿女会经常过去看望父母 , 如果父母不开心 , 护工是会被投诉的 。
第三类 , 是儿女不常来的老人 , 这类老人过得最苦 , 护工对他们缺乏耐心 , 知道你也没地方诉苦 , 再加上身体变弱 , 行动能力差 , 有什么想法也只能忍着 , 到了节假日 , 看着别的老人被儿女接走 , 自己孤孤单单在里面 , 心里很是落寞 。
这也是很多老人不想去养老院原因吧 , 他们担心被儿女抛弃 , 担心儿女不来看望自己 , 情愿在家里没人照顾 , 也不想去养老院 。
这种感情 , 就跟小时候孩子去幼儿园一样 , 很多孩子早上都会叮嘱父母:“你一定要早一点来接我 。 ”
赵朴初说:“父母的家永远是孩子的家|102岁老人养老院离世,看到老太的挣扎,明白父母为何不去养老院
文章图片
他们渴望跟家人团聚 , 这是情感的需求 , 也是一种安全感 。
当人老了 , 就跟回归童年一样 , 希望儿女能经常回家看看 , 不需要你买什么礼物 , 哪怕只是回家坐一会 , 他心里也会很满足 。
还记得那个一元钱遗嘱吗?
有位父亲 , 把自己的女儿当成掌上明珠 , 为了陪伴女儿成长 , 他把戒了好多年戒不断的烟给戒了 。
面临婚姻危机时 , 他选择了要女儿 , 担心女儿受委屈 , 他没有再娶 , 有次女儿半夜发烧 , 他冒着雨送女儿去医院 , 路上眼泪流下来 , 女儿帮他擦去眼泪说:“爸爸 , 我爱你 。 ”
那一刻 , 他觉得自己付出再多都是值得的 , 女儿长大了 , 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 , 成家后 , 一年也难得回来一次 , 每次过节都是忙 , 没时间 。
父亲年纪大了 , 女儿曾想过送他去养老院 , 但被父亲拒绝 , 女儿就给父亲请了一位保姆 。
这位保姆照顾了他几个月 , 给了他尊重和温暖 , 把他生活照顾得很妥当 , 临终前 , 他写下一份遗嘱 。
赵朴初说:“父母的家永远是孩子的家|102岁老人养老院离世,看到老太的挣扎,明白父母为何不去养老院
文章图片
“女儿 , 上海的房子太贵 , 我决定把房子留给保姆 , 存款也不多 , 你读书结婚耗尽了我所有的积蓄 , 还剩下80万养老钱 , 现在也用不上了 , 都留给她吧 。 ”
他给女儿只留了一元钱 , 女儿心里明白 , 自己的孝心只值一元钱 。
多心酸呐 , 有多少老人忙碌一生把儿女抚长大 , 从未嫌弃过儿女的不懂事 , 但在自己年来时 , 儿女却连回家看望的时间都没有 。
老人想要的不多 , 就是一句关怀的问候 , 还有床前的一杯热水 。
有的儿女认为 , 把父母送到养老院 , 让父母衣食无忧就是孝顺 , 可却忽略了老人的精神需求 , 将心比心 , 如果在自己小时候 , 父母把你放在学校一学期不管不问 , 你是什么感受?
但在生活中 , 有的独生子女真的忙碌 , 没有办法照顾父母 , 也请在送父母去养老院前 , 对养老院多一点了解 , 并且每天给老人打一次电话 , 让父母知道你在关心他 。
赵朴初说:“父母的家永远是孩子的家|102岁老人养老院离世,看到老太的挣扎,明白父母为何不去养老院
文章图片
树欲静而风不止 , 子欲养而亲不待 。
千万不要等老人受了委屈 , 事后知道再后悔 , 那就晚了 。
比起后悔和遗憾 , 在老人生前多一点关爱 , 才是最实在的孝顺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