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论新知|815一定要铭记,但“靖国”也不该忘记,志气更是一种不灭的情怀


瑜论新知|815一定要铭记,但“靖国”也不该忘记,志气更是一种不灭的情怀
文章图片
瑜论新知|815一定要铭记,但“靖国”也不该忘记,志气更是一种不灭的情怀
瑜论新知|815一定要铭记,但“靖国”也不该忘记,志气更是一种不灭的情怀

那一年是哪一年?作为一个中国人一定都会铭记 , 76年弹指一挥间 , 或许已经记不得当时的细节 , 记不得当时的人说了什么样的话 , 做了什么样的事情 , 但是8.15这个日子值得所有人铭记 。 76年前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 , 中国军民14年的浴血奋战 , 祖国大地14年的山河不屈 , 终于迎来了新的篇章 , 然而在这个致敬抗战中英雄们抛头颅洒热血 , 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时刻 , 新闻热点看到的竟然是一个不知名演员张某瀚的“靖国鬼社”合影事件 , 真是令人愤慨 。
【瑜论新知|815一定要铭记,但“靖国”也不该忘记,志气更是一种不灭的情怀】
对于此事我本不想写什么文字的 , 但是赶到了这个特殊的日子 , 真的是不吐不快 。 作为一个中国人 , 一个出生于东北地区哈尔滨市的中国人 , 自幼就对所有关于“日本”的话题有一种莫名的感触 , 731部队遗址离我的家很近 。 小时候也常会去兆麟公园看冰灯 , 更总是会走在尚志大街、靖宇街、一曼街这些道路上 , 看到这些以英烈的名字命名的街道 , 我们有什么理由替他们去原谅日本军国主义呢?
我只是一个普通人 , 我也并没有李贺诗中的“男儿何不带吴钩 , 收取关山五十州”的豪气 , 但是我有一颗中国心 , 作为一个中国人什么事情不该做 , 什么东西不能碰这是常识 。 我想但凡是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人 , 都会知道“靖国鬼社”是一个什么地方 , 那是供奉着土肥原贤二、东条英机、松井石根、板垣征四郎、广田弘毅等十四个甲级战犯的地方 , 真是理解不了一个接受过良好教育的90后 , 是出于怎样的心态去那里面带微笑的合影 。
我觉得所谓“靖国鬼社”应该改名为战犯陈列馆 , 靖国两个纯正的中国词汇不应该被它们使用 , 因为“靖国”二字在中国历史中原本是一个很庄重的词汇 。 早在春秋时期的《左传》中就有:“吾以靖国也”这样的文字记载 , 这里的意思是“我要以这种方式让国家安定” , 所以古籍中是经常能够见到“靖国”两个字的 , 甚至北宋时期宋徽宗还有一个年号叫做“建中靖国” , 意为持中以定安国 。
如此庄重含义的“靖国”一词 , 因为日本的“靖国鬼社”问题 , 使得我们中国人都不能愉快地使用了 , 导致了“靖国”一词在国内被污名化而无法正常使用 , 这两字本来就不是日本所有的名词 , 又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 , 因此我对这个“战犯陈列馆”称为“靖国鬼社”表示强烈的抗议 , 你们日本人爱叫啥叫啥 , 但是不能叫“靖国” , 大家是否支持我的想法?
接下来再聊聊张某瀚的这种行为 , 我觉得这是一种典型的没有“志气”的行为 , 什么是志气?志气来源于情怀 , 可以是自身的人生情怀 , 也可以是社会情怀 , 更重要的是家国情怀 , 我觉得一个没有家国情怀的人 , 根本谈不上志气 。 1919年26岁的毛泽东 , 在他创刊的《湘江评论》中大声呼吁说:天下者我们的天下 , 国家者我们的国家 , 社会者我们的社会 , 我们不说谁说 , 我们不干谁干 。
这是何等的家国情怀 , 才能发出这样的豪言壮语 , 因为他心中有民族 , 心中有国家 , 才看到了国家深处危亡之中 , 而发自内心的呐喊 , 拯救国家与民族与危亡之中 。 这就是志气 , 这就是志气外在的奉献精神 , 心中有家国 , 心中有人民 , 脚踏实地的为了这个国家 , 为了这个民族 , 不惜抛头颅洒热血 。 没有这些有志气的先辈们 , 把国家民族放在心中 , 把人民利益作为至上真理 , 又怎会有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 , 又怎会有你们这些“戏子”不知廉耻的活跃空间?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