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巷清风抚我面|“妈,我3万给您买的项链咋戴在弟媳身上了”“一家人,别计较”


南巷清风抚我面|“妈,我3万给您买的项链咋戴在弟媳身上了”“一家人,别计较”
文章图片
南巷清风抚我面|“妈,我3万给您买的项链咋戴在弟媳身上了”“一家人,别计较”
文章图片
南巷清风抚我面|“妈,我3万给您买的项链咋戴在弟媳身上了”“一家人,别计较”

在一个子女众多的家庭里 , 如何平衡家庭关系、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 响应国家“三胎”政策 , 此时探讨这个话题可能更具有当下现实价值和意义 。
我们常说 , 十个手指不一般长 , 厚此薄彼在所难免 。 但这应该是 , 每一个父母尽力“一碗水端平”后才有资格的感慨 , 而非为自己“厚此薄彼、重男轻女”的处事行为找借口 , 找推脱的理由 。 这是需要我们明白的一个点 。 其次 , “重男轻女”的封建腐朽思想早该从人们的头脑中剔除 。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 男女平等的宣传主张便响彻每一片土地 。 具体到每一个人的小家庭里 , 更应在思想和实际行动中贯彻 。
今天的故事来自小芝的分享 。
比不过弟弟
小芝自小凭借着可爱的外表和能说会道的嘴得到街坊四邻叔叔阿姨、爷爷奶奶的喜爱 。 外人尚且这么喜欢 , 父母更是把小芝当做手心里的宝贝 。 这种疼爱自从弟弟出生后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
从五岁开始 , 便遭遇从手心里的宝贝到一起让弟弟的待遇 , 小时候的小芝还不明白这是为什么 , 随着年纪的增长和经历的丰富 , 小芝明白了 , 这一切都是因为父母重男轻女 。
小芝时常想起弟弟没有出生时自己过的那五年美好的时光 , 和现在相比 , 可谓是今不如昔 。 如果没有感受过被父母捧在手心里的呵护 , 小芝可能会觉得父母生性冷淡或者天下父母都是一个样子 。 可是想起过去的幸福 , 以及看着这种幸福如今围绕在弟弟身上 , 小芝的难过和失落真的难以言说 。
【南巷清风抚我面|“妈,我3万给您买的项链咋戴在弟媳身上了”“一家人,别计较”】弟弟出生后 , 家里的鸡腿鸡翅自己再也没有吃到过 , 不是自己不机灵 , 而是每次当饭菜上桌的时候 , 鸡腿鸡翅被母亲提前夹到了弟弟的碗里 。 读书时 , 弟弟每周的零花钱是自己的三倍多 , 母亲说“男孩子饭量大 , 再说男孩子不能太小气 , 多拿一些钱喜欢什么就买点” 。 周末的时候 , 弟弟拿着钱疯玩不回家 , 而自己一到周末想睡个懒觉母亲都不让 , 早早把自己叫起来陪着去逛超市拎东西 , 逛完超市回来帮忙做家务做饭 , 一点也不顾念自己读书的辛苦 。
读大学以后 , 弟弟和自己的生活费依然悬殊 , 弟弟每月两千元生活费 , 自己却只有一千 , 母亲说“男孩子开销大 , 女孩子省吃俭用一些 , 有闲余时间可以出去做家教什么的 , 你弟弟性格急躁做不了这种细活 , 妈多给他点 , 让他在学校安心学习 , 和同学老师们好好相处 。 ”
毕业参加工作以后 , 小芝依然承受着父母重男轻女带给自己的难过和悲伤 。 自己大学毕业后和母亲商量想继续深造 , 考取研究生 , 可是母亲觉得一个女孩子家 , 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 , 将来不还是要嫁人 , 一直劝说自己早点参加工作 , 到家乡的学校当老师就不错了 , 既能照顾家里 , 将来也方便相亲找对象 。
反观弟弟呢 , 一路读书不努力 , 高中没有考上 , 母亲找人花了好几万把弟弟送进当地最好的高中 , 高考自然也考的不好 , 母亲再次找人帮忙送钱把弟弟送到学费昂贵的三本学校读书 。 如今弟弟大学毕业 , 对于找工作的事也不积极 , 每天和一群狐朋狗友们吃喝玩乐 。 母亲和自己说:“你弟弟毕业了 , 找工作靠他自己也难 , 我和你爸爸商量打算找你借点钱 , 把他安排到矿里工作 , 好歹也是个稳定工作 , 将来吃喝不愁 。 我们老两口手里余钱不够 , 还要留着给你弟弟娶媳妇 , 你看看能借给妈多少 。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