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年少看不起方鸿渐,读懂已是书中人( 二 )


这是一个真实的小人物 , 厌恶世俗却又无法出淤泥而不染 , 只能随波逐流 , 逃避退缩 , 为无法自主自己的命运而自艾自叹自怜 。
不得不说 , 总结得很到位 。
终其一生 , 方鸿渐都活在矛盾与挣扎中 。
他有志向 , 自尊心也强 。
可惜的是 , 自身实力尚有不足 , 努力的程度又跟不上 , 落在行为上 , 便表现为优柔寡断 , 无法坚持原则 。
到三闾大学工作时 , 他是冲着教授的职位去的 , 结果被看出学历有问题 , 只好无奈地接受被降级为副教授的现实 。
想把书教好 , 赢得认可 , 在发现自己缺乏经验 , 经常连一堂课都讲不满后 , 又想方设法找各种理由自我开脱 。
离开了三闾大学 , 原期待着能大展拳脚 , 最后又迫于生计 , 进入一家报社任资料室主任 , 领着微薄的收入 , 做着边缘化的工作 。
|《围城》:年少看不起方鸿渐,读懂已是书中人
本文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 侵删)
在感情上同样如此 。
他真爱的人是唐晓芙 , 在面对家境优越的苏文纨时又总是有所顾忌 , 不敢直接拒绝 。
被晓芙误解后 , 他伤心难过之余 , 干脆选择了退缩逃避 , 直到彼此彻底错过 , 连见最后一面的机会都不再有 。
后来遇到孙柔嘉 , 明知不适合 , 又半推半就 。
木已成舟后 , 才领悟到将就来的婚姻带给自己的只会是无尽烦恼 。
【|《围城》:年少看不起方鸿渐,读懂已是书中人】在现实面前 , 他节节退让 , 直到最后无路可退 。
而世俗的眼光和内心的桎梏 , 也成了困住他的层层围城 , 让他挣扎得无比辛苦 。
到了一定年龄 , 再去看方鸿渐的一生 , 就会知道 , 它既充满遗憾 , 亦有着真实的无奈 。
人在涉世未深时 , 都曾怀揣过丰满的理想 , 渴望仗剑走江湖 , 做自己喜欢的事 , 和相爱的人在一起 。
然而经历得多了 , 就会明白 , 在现实面前 , 越是美好的期许 , 越不堪一击 。
很多时候 , 不是不愿意让自己变更好 , 而是确实能力有限 , 选择有限 。
有多少事只能将错就错 , 有多少人只剩身不由己 。
都想风风光光过一生 , 人到中年回望 , 留给自己的只有黯然神伤 。
无奈才是人生常态 , 说不出的苦衷 , 才是最大的心酸 。
|《围城》:年少看不起方鸿渐,读懂已是书中人
本文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 侵删)
少年都笑方鸿渐 , 读懂已是书中人
如果说婚前的方鸿渐对人生多少还留点斗志的话 , 那么婚姻就是他真正认命的转折点 。
书中用了很多篇幅描写方鸿渐与孙柔嘉的婚后生活 , 从订婚、到结婚 , 再到两人迁居上海 , 开始因为各种生活琐事频频争吵 。
故事落幕时 , 方鸿渐再次失了业 , 妻子与他大吵一通后回了娘家 , 留下他独自呆在出租房里 , 傻哭个不歇 。
但很快 , 他便又妥协了 。
心里又生希望 , 像湿柴虽点不着火 , 而开始冒烟 , 似乎一切会有办法 。
从故事开头潇洒的出场 , 到狼狈不堪的收场 , 方鸿渐到底是怎么从一个意气风发的有志青年 , 一步步沦为被生活宰割的中年人?
非得做个总结的话 , 大概就是性格决定命运吧 。
杨绛先生在《记钱钟书与围城》中记道:方鸿渐取材于两个亲戚 , 一个志大才疏 , 常满腹牢骚;一个狂妄自大 , 爱自吹自唱 。
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 , 方鸿渐最大的缺点都在于 , 他从来没有试图主动去掌控生活 , 而是任由自己被各种境况牵着鼻子走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