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玲|熊玲:谈谈对心理咨询的误解( 二 )


心理咨询为什么要收费又为什么收费“高”? 首先是心理咨询的特殊性 , 因人的心理障碍 , 多缘起早期生活经验以及个性局限 , 改变是一艰苦的过程 , 需要当事者和咨询师双方有动力的投入 , 付费和收费这一行为 , 能起到直接的动力平衡和责任的投入 , 有助于效果产生 。 不收费的心理咨询 , 不叫心理咨询 , 而应叫朋友式的或街道办的“心理劝说”之类 。
其次 , 心理咨询看起来很简单、门槛低 , 实际是一门学问高深的职业 , 对从业者的个人素质和专业能力要求很高 , 不是他考取了合格证就可以收费咨询的 。
一个成熟的咨询师 , 除了他本身有相对健康的人格、丰富的生活阅历以外 , 还要投入相当的时间、精力、财力 , 去历经专业培训以及执业路上的艰苦跋涉 。 而国外对心理咨询的要求甚高 , 咨询师在执业前 , 必须经历6至10年的理论和技能培训 , 包括接受个人分析400小时以上 , 须获取医学(或其他专业)和心理学硕士以上的双学位、见习实习、督导训练等资格 。 就投入讲 , 单算400小时的个人分析费就要开销(按最低100美金/小节计算)4万美元 。 可以说 , 心理咨询无论从我们对它的投入性 , 还是它本身具有的神圣性来讲 , 它都是一项值得高收费的职业 。



(5)把心理咨询或心理咨询师给神话
许多人对心理咨询是抱以“绝对希望” , 认为我付费找到你 , 你就能够 , 或是你就应该也必须解决我的问题 。 特别有些父母 , 对孩子问题的态度是软硬兼施 ”强迫“孩子接受咨询 , 以为把孩子交给心理老师就有救了(对这个误解 , 建议真正有问题的父母接受心理咨询) 。
关于心理咨询的效果 , 正确的看法是:心理咨询跟医疗一样都有局限 , 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 心理咨询能解决:有求助动机的情感、情绪、性格、人际关系、成长性等心理问题 , 不能解决:有心理问题但无求助意愿 , 或虽有意愿但却有较重的人格障碍、妄想症等精神性问题 。 而自愿接受心理咨询的效果怎样 , 是取决多种因素 , 除了取决心理咨询师的水平如何 , 也取决当事者心理问题的性质、轻重、配合与领悟的程度如何 。
(6)找心理咨询 , 就是要给办法给建议
有许多来访者 , 在一开始就表现出急切的心态 , 希望一次或几次就解决我的问题、解除我的痛苦;要么就是 , 我来咨询是希望你给出即刻解决问题的办法 。 正确的理解是:心理问题比起生理病痛的成因要复杂、要深层得多 , 解决起来耗费的心力和时间也需要很多 , 不是一次或几次咨询就能达到的 。
咨询中 , 要不要给出办法或建议 , 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 比如心理咨询师所抱持的理论取向、经验水平、信守的观念等而论的 。 不过 , 大家较为认可的方式和效果是 , 来访者在咨询过程中 , 通过咨询师的有效倾听、有效回应等(笼统说的专业分析法) , 而获得了自我领悟、获得了找寻到自我生活的方向 。 心急要办法的来访者 , 本身暴露着他性格的缺陷 , 又或者 , 我们即便给你建议给你办法 , 充其量能缓解你一时的情绪问题 , 但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 是当事者借助心理咨询 , 最终达到他自己有清晰的自我认识 。
【熊玲|熊玲:谈谈对心理咨询的误解】透过这些误解说明 , 我国的心理咨询业比较发达国家 , 还处于发展时期(很难说是初期还是中期) , 我们的心理咨询师队伍和水平 , 也还远远够不上、还满足不了社会群体的需求 。 放眼世界 , 社会发展的高速化 , 必然随之而来的是人们在生活、工作、情感上的叠加压力 , 越来越多的人会受到心理困扰、罹患心理疾病 。 因此 , 心理咨询师必将是社会的重要角色 , 心理咨询工作必将成为时代的前沿职业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