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已|“看完《三十而已》后,我越发地想要离婚”( 二 )


三十而已|“看完《三十而已》后,我越发地想要离婚”
文章图片
对于这个原因,你有什么感想呢?
“那只是一部电视剧呀,怎么可能代表婚姻的全部、怎么可能它怎么演现实怎么发展”,其实我和你一样是这么想的,但她就是信了,不仅信了,还逐渐认为“这就是自己的未来”,那你说,这是不是被电视剧给“绑架”了呢?
要说这两个人呢,也算是走完几年爱情长跑,又顶着女方父母的压力才最终走到一起、最终有了孩子、最终收获了一些女方父母的支持的,现在却被一部电视剧搞得出现了“想要离婚”的念头,这想想也是挺无奈的 。
而在看到他们经历了这么多之后,你还会不会执着于“遇到对的就能一切安好”的想法呢?
三十而已|“看完《三十而已》后,我越发地想要离婚”
文章图片
其实在这里虽然提到了《三十而已》,但如果我们的目光只局限于电视剧,就会忽略类似“我们在一起这么久,还比不上你们认识两个月”、“我为你付出那么多,你看了篇文章就全部否定”这些“看似表现不同,但实际本质一样”的例子、就会陷入“怎么勘破这部电视剧给我的影响”这个局里,而不能看到问题的本质是什么 。
所以,忘掉电视剧吧,它只是个引子,我们要看到的是由这个引子带来的“为什么电视剧、文章和他人的几句感叹,明明局限性那么大,却还是会对我们有这么大的影响”这个问题 。
三十而已|“看完《三十而已》后,我越发地想要离婚”
文章图片
“明明局限性那么大”,但是这类朋友却看不到,还将缺乏局限性的“内容”当作“正确” 。
而他们判断“正确与否”的标准,是在于“说出了我想说却不知道怎么说的”、“这话读起来让我开心”、“现实生活中的ta确实是这样的”等方面,或者直白点就是“这些话让我感觉很爽、很如意,所以它们就是对的” 。
那这所反映出的问题,我想就是:
对于感情本身,这类朋友没有什么相对客观的、属于自己的了解,但又身处其中需要判断,所以为了“救个急”,就将“个人感受”当作判断依据;
因为缺乏了解,又执着于追求文化对感情的“吹嘘”,所以眼里只有自己的期待,而看不到感情本来的样子、当下的实际状况,以及双方各自的特点;
只能看到刚刚提到的,那么也就是只能看到“我的期待没有被满足”与“对方没有满足我的期待”,而看不到“对方在用自己的形式努力”、“对方已经很尽力” 。
两个人相处必然会出现摩擦、争吵、矛盾、意见相左,那带着这样的心态去面对自己的婚姻,自然收获的是“很不开心”;接着因为自己只能根据感受判断,而不能理性面对,所以文学影视作品稍微一推波助澜,本来就有的不开心,就变成了“这段感情真的会走不下去” 。
三十而已|“看完《三十而已》后,我越发地想要离婚”
文章图片
但你看,在这个过程中其实另一半什么也没做,完全就是“我们自己在自导自演、自己拿着本就不怎么靠谱的标准去看当下”,那由此得出的“责任在对方”、“婚姻没有希望”的结果,自然是难以站得住脚的 。
当然,从理论上来说,如果对方与生活都百分之百地适应我们、满足我们,那确实不会出现这样的状况,但理论这个东西,只是为了协助我们更好的理解当下才存在的,我们不能活在理论中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