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三十而已》后,我越发地想要离婚”( 二 )


|“看完《三十而已》后,我越发地想要离婚”
本文图片
对于这个原因 , 你有什么感想呢?
“那只是一部电视剧呀 , 怎么可能代表婚姻的全部、怎么可能它怎么演现实怎么发展” , 其实我和你一样是这么想的 , 但她就是信了 , 不仅信了 , 还逐渐认为“这就是自己的未来” , 那你说 , 这是不是被电视剧给“绑架”了呢?
要说这两个人呢 , 也算是走完几年爱情长跑 , 又顶着女方父母的压力才最终走到一起、最终有了孩子、最终收获了一些女方父母的支持的 , 现在却被一部电视剧搞得出现了“想要离婚”的念头 , 这想想也是挺无奈的 。
而在看到他们经历了这么多之后 , 你还会不会执着于“遇到对的就能一切安好”的想法呢?
|“看完《三十而已》后,我越发地想要离婚”
本文图片
其实在这里虽然提到了《三十而已》 , 但如果我们的目光只局限于电视剧 , 就会忽略类似“我们在一起这么久 , 还比不上你们认识两个月”、“我为你付出那么多 , 你看了篇文章就全部否定”这些“看似表现不同 , 但实际本质一样”的例子、就会陷入“怎么勘破这部电视剧给我的影响”这个局里 , 而不能看到问题的本质是什么 。
所以 , 忘掉电视剧吧 , 它只是个引子 , 我们要看到的是由这个引子带来的“为什么电视剧、文章和他人的几句感叹 , 明明局限性那么大 , 却还是会对我们有这么大的影响”这个问题 。
|“看完《三十而已》后,我越发地想要离婚”
本文图片
“明明局限性那么大” , 但是这类朋友却看不到 , 还将缺乏局限性的“内容”当作“正确” 。
而他们判断“正确与否”的标准 , 是在于“说出了我想说却不知道怎么说的”、“这话读起来让我开心”、“现实生活中的ta确实是这样的”等方面 , 或者直白点就是“这些话让我感觉很爽、很如意 , 所以它们就是对的” 。
那这所反映出的问题 , 我想就是:
【|“看完《三十而已》后,我越发地想要离婚”】对于感情本身 , 这类朋友没有什么相对客观的、属于自己的了解 , 但又身处其中需要判断 , 所以为了“救个急” , 就将“个人感受”当作判断依据;
因为缺乏了解 , 又执着于追求文化对感情的“吹嘘” , 所以眼里只有自己的期待 , 而看不到感情本来的样子、当下的实际状况 , 以及双方各自的特点;
只能看到刚刚提到的 , 那么也就是只能看到“我的期待没有被满足”与“对方没有满足我的期待” , 而看不到“对方在用自己的形式努力”、“对方已经很尽力” 。
两个人相处必然会出现摩擦、争吵、矛盾、意见相左 , 那带着这样的心态去面对自己的婚姻 , 自然收获的是“很不开心”;接着因为自己只能根据感受判断 , 而不能理性面对 , 所以文学影视作品稍微一推波助澜 , 本来就有的不开心 , 就变成了“这段感情真的会走不下去” 。
|“看完《三十而已》后,我越发地想要离婚”
本文图片
但你看 , 在这个过程中其实另一半什么也没做 , 完全就是“我们自己在自导自演、自己拿着本就不怎么靠谱的标准去看当下” , 那由此得出的“责任在对方”、“婚姻没有希望”的结果 , 自然是难以站得住脚的 。
当然 , 从理论上来说 , 如果对方与生活都百分之百地适应我们、满足我们 , 那确实不会出现这样的状况 , 但理论这个东西 , 只是为了协助我们更好的理解当下才存在的 , 我们不能活在理论中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