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一个人真正的聪明,就是“借用别人的力量”

01
明朝作家冯梦龙写过这样一件事 。
赵匡胤在当皇帝之前 , 喜欢结交天下侠义之士 , 爱好打抱不平 。
有一次 , 他送一个被土匪掳走的女子赵京娘回老家 。
半路上 , 赵匡胤把土匪打得落花流水 。 但是他却主动结交了一个叫陈名的土匪 。 因为陈名可以日行三百里 , 速度惊人 。
后来 , 陈名帮赵匡胤去汴京、太原等地打探消息 。
有一种计谋 , 叫“决胜于千里之外” 。
如果不借助千里马、顺风耳、草上飞之类的功夫 , 如何能“决胜”?也许你可以自己变成千里马 , 但是你不能面面俱到 , 无法以一敌十 。
即便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要地方 , 也要一群人守护 , 才能见效 。
因此说 , 真正聪明的人 , 善于“借用别人的力量” 。
赵匡胤|一个人真正的聪明,就是“借用别人的力量”
本文图片

02
不懂借力 , 诸事难成 。
任何一个君王 , 都要借助一班贤惠的大臣 , 才能把国家治理好 。 如果君王变成了孤家寡人 , 他的位置 , 就岌岌可危了 。
当然 , 也有一些君王 , 身边有很多的小人 , 并不孤独 。 可是 , 小人只是贪图利益 , 并不会真心辅佐君王 , 因此君王实质上 , 是被孤立了 , 变成了一个傀儡 。
在《韩非子.内储说下》里 , 讲了西周时期 , 两个国家明争暗斗的故事 。
郑桓公想要打败郐国 , 就派人去收集郐国的名人名单 , 然后制作了一个虚假的盟约 。 主要内容是:名人瓜分了郐国的土地 , 还因此成为了郑国的大臣 。
郐国的国君得到了这份名单 , 认为所有的名人都是叛徒 , 于是把他们全部加害了 。
时隔不久 , 郑桓公出兵 , 不费吹灰之力 , 就占有了郐国 。
在争斗之中 , 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套路:断其左膀右臂 , 让其首尾不能相望 。
当一个人失去了可以依靠的力量之后 , 就没有办法继续折腾了 。
古人说:“水至清则无鱼 , 人至察则无徒 。 ”
忽视了群体的力量 , 把自己孤立起来 , 表面上享受了曲高和寡的快乐 , 其实是自命清高 , 以后做任何事情 , 都是孤掌难鸣 。
比方说 , 在单位上 , 你得不到同事的帮助 , 也没有上司的厚爱 , 客户也不和你打交道 , 你自然就会变成业绩最差的那个人 , 久而久之 , 就会被淘汰出局 。
“丛林法则”告诉我们 , 人在社会上 , 既要竞争 , 也要合作 , 两者相辅相成 。
赵匡胤|一个人真正的聪明,就是“借用别人的力量”
本文图片

03
借力使力 , 事半功倍 。
钢铁制造商安德鲁·卡内基说过:“不是我本人有什么超常的智慧和能力 , 我不过是善于团结能干的人为我工作而已 。 ”
当你借助了足够多的力量之后 , 就可以一跃而起了 。 就像关闸蓄水一样 , 等水积累到一定的量 , 达到了一定的高度 , 就力大无穷了 。
其一 , 学习别人 , 才能取长补短 。
春秋时期 , 有一个叫颜涿聚的人 , 本是梁父山的强盗 , 名声很差 。
下山之后 , 颜涿聚拜孔子为老师 , 学习礼仪 。 学了一段时间 , 他去了齐景公手下当差 。
《韩非子·十过》记载 , 齐景公去渤海游玩的时候 , 颜涿聚要求马上回去 , 避免有人趁机谋反 。 齐景公赶紧回城 , 还在城门外 , 就听到了“拒绝齐景公回城”的消息 。
从此 , 颜涿聚名声鹊起 , 人们慢慢忘记了他当过强盗的经历 。
用智者的光辉 , 可以掩盖自己的丑陋;用强者的力量 , 可以给自己壮胆 。 善于取长补短 , 自己的短板就不足轻重了 , 并且能够让自己趋近完美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