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死的脾气|塔利班也曾夺取政权,但仅数年便崩溃,一文读懂塔利班的前世今生( 二 )


1994年 , 就在各地军阀混战不断 , 百姓民不聊生之际 , 一个叫做“塔利班”的势力却开始迅速崛起 。 塔利班的首领名为毛拉·穆罕默德·奥马尔 , 他曾参加反抗苏军入侵的战争 , 因在战争中作战勇猛 , 还曾被提拔为副司令 。 苏军撤退后 , 他曾返回家乡的宗教学校教书 , 然而他的平静生活并未维持多久 , 便被之后的军阀内战再度打破 。
1994年 , 奥马尔借惩戒一名欺凌女学生的当地军阀的时机 , 发动宗教学生揭竿而起 , 在边境城市基达组建了“塔利班”武装力量 。 塔利班(英文名:Taliban) , 意为“伊斯兰教学生” , 因此“塔利班”又被称为伊斯兰学生运动武装 , 其早期骨干成员多来自宗教学校或受过培训的阿富汗普什图族难民 。
“塔利班”成立之后 , 凭借着“铲除军阀 , 重建国家”和“建立真正的伊斯兰政权”两大旗号 , 与国内混战军阀形成鲜明对比 , 从而获得了大多数阿富汗人民的支持 , “塔利班”开始迅速在阿富汗国内崛起 , 而奥马尔则于1996年被推举为“埃米尔” , 正式奠定了自己在塔利班运动中的领袖地位 。
02.塔利班也曾一度夺取政权 , 却因太过极端而迅速丧失人心
塔利班成立之初虽然只有800多人 , 但由于其属于伊斯兰教逊尼派 , 奉行原教旨主义 , 致力于建立“世界上最纯粹的伊斯兰国家” , 因而在获得阿富汗百姓支持的同时 , 更是取得了占据人口多数的普什图族的支持 , 这使得其迅速壮大 , 并在战场上取得节节胜利 。
1996年9月27日 , 塔利班武装攻占阿富汗首都喀布尔 , 并成立临时政府接管政权 。 而以原总统拉巴尼为首的原政府 , 则迁往了阿富汗北部 。
前文说过 , 阿富汗国内普什图族与非普什图族的矛盾极为严重 , 因而塔利班作为普什图族的利益代表 , 自然遭到了非普什图族的极度反对 。 于是 , 1996年10月 , 在原总统拉巴尼的召集下 , 由拉巴尼、马苏德领导的伊斯兰促进会、杜斯塔姆领导的伊斯兰民族运动和哈利利领导的伊斯兰统一党 , 以及一些其他小党派 , 组建成立了反塔利班联盟 , 即“保卫祖国最高委员会” 。
塔利班虽然掌控了阿富汗首都 , 且已经占领了全国90%以上的领土 , 但在国际上 , 由于在内外政策上奉行极端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 , 因而除了巴基斯坦、沙特、阿联酋三国国家对其表示承认之外 , 其始终没有得到国际社会和联合国的承认 。
与此同时 , 由于塔利班奉行原教旨主义 , 致力于建立“世界上最纯粹的伊斯兰国家” , 他的一系列政策 , 开始体现出明显的偏激色彩 。
一方面 , 全面推行伊斯兰法 , 实行极端宗教统治 。 塔利班颁布了一系列严格的政令 , 例如禁止电影电视 , 严控娱乐活动;男人必须蓄须 , 女人必须蒙面 , 不允许妇女接受教育和就业 。 在2007年的一篇报道中 , 阿富汗当地居民纳什丁老人便说 , “塔利班时期 , 我们不准看电视 , 不准听音乐 , 女孩子不准上学……那时有许多清规戒律 , 稍有违反就会被塔利班的执法人员鞭打甚至被投入监狱” 。 而关于塔利班时期 , 阿富汗妇女的悲惨遭遇 , 网上也有大量的纪录片 。
另一方面 , 排斥非伊斯兰宗教 , 摧毁巴米扬大佛 。 虽然奥马尔在1999年曾表示愿意保护伊斯兰教传播到阿富汗之前就产生的各种历史文化遗迹 , 但仅仅两年后 , 他的态度便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变 , 据猜测原因很可能是国际社会因本·拉登而对阿富汗的制裁 。 2001年2月26日 , 塔利班以佛像是异教徒神像为由 , 宣布将把全国所有佛像全部摧毁 , 此举迅速在国际社会引发震动 , 很多信仰佛教的国家纷纷表示反对 , 就连信奉耶稣的西方国家 , 甚至是伊斯兰国家都表示了抗议 。 然而 , 塔利班最终还是于同年3月摧毁了巴米扬大佛 , 而此举无疑让塔利班在国际社会更加的孤立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