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从心理学角度告诉你,为什么相爱容易相处难?
文/学乃身之宝
渴望爱与被爱 , 是人的本能需求 。
但是 , 当我们和伴侣在一起后 , 很可能从甜蜜期走到幻灭期 , 甚至会因此分道扬镳 。
这也是很多人常说的 , 相爱容易相处难 。
那么 , 为什么会这样呢?
【心理学|从心理学角度告诉你,为什么相爱容易相处难?】今天的文章 , 我们就从心理学角度来分析一下 。
本文图片
1.相爱容易相处难的原因之一 , 把伴侣理想化
知名心理咨询师陈海贤老师说:“每个人的头脑里都有一整套关于爱情和伴侣'应该如何'的假设 。 这一整套'应该'的假设背后 , 有人们自己的经验、需求、期待和欲望 。 ”
也就是说 , 每个人在寻找伴侣时 , 头脑里都有一个理想化的伴侣 , ta可能来自于以往的重要人际经验 , 比如 , 女生觉得自己的爸爸特别好 , 那么她长大后很可能以爸爸为模子 , 希望自己的伴侣像爸爸那样;男生觉得自己的妈妈特别好 , 那么他长大后很可能以妈妈为原型 , 希望自己的另一半像妈妈 , 除此之外 , 这个理想化伴侣还可能来自内心未完成的愿望 , 比如 , 有的女生一直希望自己能嫁一个积极上进的老公;有的男生一直希望自己能娶一个温柔贤惠的老婆 , 等等 。
但是 , 当他们走进恋情后 , 通过相处 , 发现对方和自己理想中的伴侣不一样 , 甚至越来越不同 , 于是开始想方设法改造对方 , 而谁都不愿被改造 , 矛盾或冲突就此产生了 。
这样 , 本来相爱的两个人 , 就变成了相处难 。
本文图片
2.相爱容易相处难的原因之二 , 原生家庭的枷锁
知名心理学家武志红老师说:“恋爱关系是我们童年时与父母及其他重要亲人的关系模式的再现 。 也就是说 , 对于所有人而言 , 恋爱都是童年关系的一次轮回 。 ”
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
一个人当下和伴侣的相处模式 , 和ta内心中的内在关系模式相关 , 而这个内在关系模式 , 就是在ta的童年形成的 , 并且会展现在ta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
比如 , 一个女生和伴侣不能长时间在一起 , 一旦相处久了 , 就会讨厌对方 , 开始争吵 , 而这就和她小时候 , 与爸爸的相处模式有关 。
她爸爸虽然很爱她 , 但对她要求很高 , 好在她爸爸经常出差 , 很少在家 。 每次回到家后 , 刚开始她和爸爸相处很愉快 , 时间久了 , 她爸爸就会严格要求她 , 所以她特别享受爸爸刚回来时的美好感觉 , 不愿和爸爸长时间相处 。
正是这样的相处模式 , 导致她和伴侣相处时也是如此 , 不能在一起太久 , 所以她喜欢做“周末夫妻” 。
可见 , 原生家庭 , 有时会成为我们在处理恋情问题时的一道枷锁 。
本文图片
3.相爱容易相处难的原因之三 , 混沌共生
心理学家玛格丽特·马勒 , 把6个月前的婴儿期称为正常共生期 。
也就是说 , 只有在这个阶段的共生 , 才是正常共生 , 以后的共生 , 都是病态共生 , 又称混沌共生 。
很多人和伴侣相处时之所以觉得很难 , 就是因为对方渴望着共生——我要和你在一起 , 我要你听我的 , 而这的相处状态 , 武志红老师又称为共生绞杀 。
他认为 , 共生绞杀中 , 有一个根本 , “我把事情弄得那么复杂 , 其实就是为了控制你 , 让你按照我的来 , 说得再复杂些 , 就是想让你听我的”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梦里的人,不会因为梦的荒诞,从而察觉是梦
- 一个人真正的独立,是从攒钱开始的
- 真正的友情,从不喧哗
- 怕啥来啥,原来其中蕴含这样心理学道理
- 一个人值不值得深交,从随礼就能看出来!
- 心理学家|男人在哪个年龄阶段,最离不开女人?心理学家的答案很统一
- |发展心理学:为什么很多老人到了70岁就去世了,根本原因是什么?
- 肯莱文|新生活是从选定方向开始的!
- 人在家中坐,单从天上来
- 心理学|心理学发现:不管你和丈夫多恩爱,有4个秘密都不能说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