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成功学”到“普通学”:跳出“体面陷阱”,是时候了!( 二 )
文章图片
3
培养优秀的普通人
事实上 , 越来越多的人诉诸“普通学” , 意味着他们正尝试更客观、理性地认识自己 , 也意味着个人价值认同的日益多元 。
不少受访者提到 , 他们从小接受的教育太具功利色彩:拥有高收入、高学历、体面的社会地位或是能在大城市生活、能出国留学才被视作“成功” , 这导致他们将外界的评判当成自己的需要 , 追逐着单一化、模式化的成功 。 “总是在不停追逐 , 却没真正想清楚为什么要这么努力 。 ”
从小学时候上报纸到出国留学读研究生 , 阿华表示她的人生从小就充满了胜负和竞争 。 “一次考试拿了第一 , 就开始担心下一次能不能保持势头 。 这一届选举当上了班长 , 又开始担心下一次能不能连任 。 我不光考试要考第一名 , 还要去参加各种比赛 。 如果平时对比赛表现得不积极 , 班主任就要找我谈话 。 ”
如今28岁的阿华表示 , 她花了好几年才逐渐走出以往教育对自己的影响 。 “我其实本性是一个不服输的人 , 我还是渴望聚光灯 。 但我希望我能够为我喜欢的事情奋斗 , 而不是困在金光闪闪的‘朋友圈’里 , 在一味的比较中盲目往前冲 。 ”阿华说 。
我们该怎么定义“成功”与“优秀”?当今社会 , 我们需要怎样的教育?
复旦大学中文系梁永安老师在他个人的B站视频账号上分享的话 , 被很多人奉为“普通学”的真谛 。 梁永安表示 , 现在不少学生都是“窄人” , 目的性很强 , 只知道高分数、高绩点 , 而欠缺对人文、艺术、多元价值生活的关注 , 发展非常单一 。 “我们的教育应该培养优秀的普通人 。 这样的普通人热爱世界 , 热爱万物 , 热爱众生 , 然后踏踏实实地寻找到一个自己内心喜欢又有时代价值的事情 。 ”
梁永安说 , “普通”指的是 , 这个人和大众拥有着紧密的联系 , 拥有宽度 。 哪怕他后来成为优秀的科学家 , 他的价值观都应该倾向大众 。 一个优秀的普通人 , 应该知道自己的方向 , 打开真正有价值的生活 , 而不是把幸福建立在做“人上人”的标准上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梦里的人,不会因为梦的荒诞,从而察觉是梦
- 林庆昆|《完美伴侣》“离婚了,我就没有家了!”林庆坤为何是这个反应?
- 一个人真正的独立,是从攒钱开始的
- 真正的友情,从不喧哗
- 怎么放下一个很爱的人,如果你还没放下,不妨也可以看看
- “抠门9年”攒下两套房,真正的人间清醒是这样吗?
- 小熊与白生文字中一样的句子:花自向阳开人终向前走,是巧合吗?
- 爱上你 如何让女人爱上你?这个“稀缺能力”,普通男人要学会
- 备胎 “我有备胎,等玩够再嫁也不迟”女人自信过头,想嫁才知已成笑话
- 渣男 《2022年渣男语录合集》:“既不成全你,也不放过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