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香糖|不要随地吐口香糖,你的隐私可能因此被后世窥探无余

世界上最早的口香糖出现在什么时候?
你可能会想到1893年因芝加哥世博会而风靡全球、长盛不衰的箭牌口香糖 。
口香糖|不要随地吐口香糖,你的隐私可能因此被后世窥探无余
文章图片
“清新口气 你我更亲近”(图源/bing)
请再猜地大胆一点 , 嚼口香糖的人比你预想中要更沧桑些 。 比如……远古野人?
2019年 , 丹麦南部的洛兰岛 , 科学家在厚厚的泥土下挖出了一些石器时代的器物 。 一同出土的还有一坨略显黏腻的黑褐色固体 , 看起来像是某种胶状物 , 年代可追溯至5700年前 。 那时还是中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的过渡期 。
口香糖|不要随地吐口香糖,你的隐私可能因此被后世窥探无余
文章图片
经化学成分鉴定 , 他们将这坨胶状物的来源锁定到桦树 。 这是桦树皮经加热后产生的胶 , 可用于粘连石器和把手 , 用法类似今天的双面胶、兰丁胶什么的 。 我相信你不会把双面胶放到嘴里 , 但奇特的是 , 这团胶状物上能清晰地看到一些牙印 。
口香糖|不要随地吐口香糖,你的隐私可能因此被后世窥探无余
口香糖|不要随地吐口香糖,你的隐私可能因此被后世窥探无余
文章图片
口香糖三视图 , 可见表面遗留的牙印
看来古人会把它们放在嘴里嚼 , 这不就是口香糖么 。 但嚼这个东西大概率不是为了清新口气 , 目前几种推测是这样的 。 这种胶由树皮加热产生 , 但是冷却后会变硬 , 不利于粘合 , 放在嘴里嚼一嚼可以增加它的延展性 , 让胶更好用 , 这算是生产之用;胶里面含有一种名叫桦木醇的物质 , 有杀菌防腐之效 , 咀嚼它可以缓解牙疼或饥饿感 , 这算是药用;还有个说法 , Just for fun , 这算是消遣之用 。
当然 , 捧着这块口香糖的科学家最在意的不是远古人为什么咀嚼它 , 他们还想扒出更深的料 , 说不定有瓜可吃 。 猜猜看一个嚼过的口香糖里都会粘着些什么?你脱落的口腔上皮细胞以及深藏其中的DNA、食物残渣、还有口腔里的万千微生物 。
口香糖|不要随地吐口香糖,你的隐私可能因此被后世窥探无余
文章图片
显微镜下的口腔上皮细胞 , 医学上也通过口腔拭子刮取这类细胞进行DNA鉴定 (图源:flickr)
口香糖防水加防腐的性质 , 让它成了保存DNA天然的载体 , 最后再被厚厚的泥一埋 。 可想而知它的遗传信息会很完整 , 研究者迫不及待地对其中提取的DNA进行测序分析 , 那感觉就像把一个意外捡到的几十年前的U盘插进了电脑 。
加载出来的信息果然没让人失望 。 其中覆盖了咀嚼者完整的基因信息 , 这是该地区提取到的第一份人类全基因组样本 。 染色体分析显示 , 该名咀嚼者为女性 , 虽然年龄未知 , 但根据口香糖上的牙印尺寸可以大致推测 , 对方为女童 。 这只是开始 , 还有更细致的分析 。
口香糖|不要随地吐口香糖,你的隐私可能因此被后世窥探无余
文章图片
自动测序得到的直接结果通常是这样的
其实 , 任意两个人的基因组中 , 有99.9%的序列完全一样 。 在人的一长串DNA里 , 每隔100-300个碱基 , 会出现一个不一样的碱基位点 。 这个位点的差异造就了不同的等位基因或者调控序列 。 遗传学家将这些不一样的位点定义为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 。
口香糖|不要随地吐口香糖,你的隐私可能因此被后世窥探无余
文章图片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