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是谁?

作为一代帝王,历来对李煜评价褒贬各异,而作为词坛大家,却无人能撼动其地位 。他在继承了唐五代的余韵之外,又承前启后的为苏轼、辛弃疾之“豪放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开拓了“婉约派”的先风,其词婉约清丽、生动明快、率真纯性、自然质朴 。王国维评价曰: 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

李是谁?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李煜,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 。后以“日以煜乎昼,月以煜乎夜”之意改名李煜(煜:照耀之意),也就是被人称“粗服乱头,而不掩国色”的南唐国君李后主 。
李煜是南唐中主李璟的第六子 。由于李璟的次子到第五子均早死,故李煜长兄李弘冀为皇太子时,其为事实上的次子 。
在南唐王朝皇帝的继承人中,李煜的前面本来还有两个人 。中主李璟(也就是李煜的父亲)在烈祖李昪(biàn)灵位前发过誓言“兄终弟及”,即把皇位传给其弟景遂,但因为长子李弘冀立有战功,就立其为太子 。后来对李弘冀又不满意了,于是又有“兄终弟及”的念头 。李弘翼担心父亲将皇位传给叔父,便秘密地将叔父杀害了,不曾想天道好还,几个月之后自己也跟着叔父去了 。
据说李弘冀为人严刻,李煜惧怕他猜忌,不敢参与政事 。遂给自己取号“钟隐”、“钟峰隐者”、“莲峰居士”,表明自己无意争位,志趣在山水风光 。结果最终两个有力的皇位继承人都先后死掉了,他只有勉为其难了 。
李是谁?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李煜24岁即位,即位之初,便给北方的宋朝写了一封《即位上宋太祖表》 。表达了自己无意做皇帝之心 。
不过,在其位谋其政,应该说李煜对于自己的位置,还是比较认真的 。
当时,由于淮南战败和中主的去世,南唐朝野充斥着一种悲观颓丧的气氛,为重振人心、确立威信,李煜重用旧臣,稳定高层重心 。科举方面,李煜重视选拔人才的公正和公平 。直至南唐亡国之年,李煜还举行了南唐最后一次科举考试,录取进士三十人 。
南唐由于战争连绵,国力疲弱,国库空虚,李煜诏令减免税收、免除徭役,与民生息 。面对强大的宋朝,李煜采用陈乔、张洎之策,坚壁清野、固守城池,以拖垮长途奔袭的宋军为防御策略 。表面上臣服宋朝,暗中缮甲募兵,潜为备战 。南唐得以偏安十五年,应该说,李煜还是做出了一些贡献 。
李是谁?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李煜为政重仁慈、宽刑罚,每有死刑论决,莫不垂泪 。宪司章疏如有过错,李煜就寝食难安,并多次亲入大理寺,审查狱案,释放多人 。中书侍郎韩熙载上奏李煜,认为狱讼自有刑狱掌管,监狱之地非皇上所宜驾临,请求罚内库钱三百万以资国用 。李煜虽不听从,但也不因此发怒 。
中书舍人潘佑在奏章中责骂李煜:“陛下力蔽奸邪,曲容谄伪……不及桀、纣、孙皓远矣!臣终不能与奸臣杂处,事亡国之主 。”公然把当今圣上与历史上的残暴之君夏桀、商纣、孙皓相提并论,甚至指其远远不如;把其他大臣称为奸臣;把尚在朝堂上坐着的皇帝称为亡国之君 。放眼古今,能忍得下这口气的恐怕没有几人——李煜却忍了!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