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兆和|神仙爱情,其实也不过如此。( 三 )


文章图片
沈从文和张兆和合影
1933年9月9日,沈张二人在北京成婚 。
三年零九个月,几百封情书,将原本属于两个世界中的人,结合到一起 。
0 5
蜜月
叶圣陶曾赞誉:“九如巷中张家的四个女儿,谁娶了她们都会幸福 一辈子 。”
在沈张刚结婚的第一年,这句话的确是恰当的 。
拒绝了岳父馈赠的小两口虽家徒四壁,但生活却很温馨 。小院中有一棵槐树一棵枣树,沈从文便将两人的小家称为“一槐一枣庐” 。
从此,张兆和成为沈从文最亲爱的“三三”(张兆和在张家四姐妹中排行第三),沈从文成为了张兆和的“二哥” 。
此时的沈从文充满了幸福感 :“另一种温柔的幻影已成为实际生活……给我对于生命或生活一种新的经验和启示 。一切都似乎安排对了 。”
不久,沈从文母亲病危,他匆匆赶回湘西,临行前,与张兆和约好,每天写一封信,报告沿途所见所闻,《湘行书简》正是这段甜蜜思念的见证 。
张兆和|神仙爱情,其实也不过如此。
文章图片
沈从文从常德桃源逆水而上,沅水上的8天时间,他给张兆和写了38封书信,而在张兆和的回信中,也充满温情,全然不见了“我顽固地不爱他”时候的影子 。
沈:我离开北平时还计划每天用半个日子写信,用半个日子写文章,谁知到了这小船上却只想为你写信,别的事全不能做 。张:乍醒时,天才蒙蒙亮,猛然想着你,猛然想着你,心便跳跃不止 。沈:“三三,乖一点,放心,我一切都好!我一个人在船上,看什么总想起你 。”
新婚中的沈从文,迎来了创造力的大暴发,《边城》就写于这一时期,小说中“黑而俏丽”的翠翠,原型便是张兆和 。
张兆和|神仙爱情,其实也不过如此。
文章图片
但在《边城》的结尾,美好的爱情故事却以悲剧告终,沈从文曾感慨:“一切充满了善,然而到处是不凑巧……”
这也是沈张二人婚姻开始出现裂隙的一种映照 。
0 6
纷争
与大多数家庭一样,沈张的婚姻矛盾首先是从内部开始的 。
当一个人只追求浪漫的爱情,一个人只在乎柴米油盐,两个人的相处便少不了龃龉 。
当年,少年沈从文独上北平,穿着薄衣在大雪纷飞的小屋里写作,三天没有吃东西,最后得到郁达夫的接济,慢慢在文坛扬名 。这让本就十分讲义气的沈从文更加乐善好施 。
据张充和回忆:“时常有穷困学生和文学青年来借贷,尤其到逢年过节,即使家中所剩无余,他总是尽其所有去帮助人家 。”
在战乱的年代,沈张的生活十分拮据,张兆和理解沈从文的的古道热肠,但沈从文对古董的痴迷她怎么都接受不了 。
沈从文对文物是真热爱,经常约着好友朱光潜一起逛琉璃厂,从那些古玩中感受历史的低语 。
但张兆和则认为那是不节俭,她在信中说:“能够活下去,已是造化,我们应该怎样使用这生命,而不使他归于无用才好 。”
而浪漫到骨子里的沈从文,追求的一直是“无用”的美好 。
对于张兆和,沈从文希望她继续穿高跟鞋烫头发,不要洗东西做事,以免把手弄粗糙,他希望张兆和依旧是那朵高高在上的凌霄花 。
已为人妻、为人母的张兆和却对贫苦生活适应得很快,她务实且淳朴,甚至外出打工补贴家用,沈从文所追求的浪漫,在她眼中是“不合适的面具” 。
张:你吃东西买东西讲究越贵越好,完全不是我喜爱的 。打肿脸装胖子,外面光辉,不是绅士而冒充绅士,总不免勉强 。沈:你永远是个自由的人,与其说你爱我为人,不如说爱我写信……张:来信说那种废话,什么自由不自由的,我不爱听,以后也不许你讲……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