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志|神仙爱情,其实也不过如此。( 五 )
那个沈从文一直仰望的“女神” , 其实只是个务实的普通女人 , 并不能给沈从文真正的爱情和懂得 。
1948年 , 沈从文的乡土文学开始受到急风骤雨的批判 , 沈从文内心感到极度不安 , 他永远学不会“赤裸裸”政治呐喊 , 变成了文坛的“边缘人” 。
在当时普遍要求国民振奋的时代潮流中 , 追求浪漫的沈从文变成了社会批判的“清客文丐” 。
张兆和则很容易地接受了新中国的新思想、新事物 , 完全理解不了沈从文的坚持和恐惧 。
沈从文的儿子后来回忆道:“(当时)我们觉得他落后 , 拖后腿 , 搞得一家人乱糟糟的 。 ”
张兆和对沈从文“恨铁不成钢” , 和孩子一起批评沈从文 。 妻子的反应让沈从文愈加孤立 , 他写道:
怕被妻子抛弃 , 怕失去家庭 , 这些恐惧让原本忧心忡忡的沈从文变得恍惚 , 他曾在1949年两度自杀 , 后来被诊断得了精神疾病 。
人和人如此隔离 , 竟无可沟通 ,即家中孩子 , 也对于我如路人 , 只奇怪又发了疯 , 难道我真疯了?我不能疯的 。 可事实上 , 我可能 , 已近于半疯 。
虽然被救下来 , 沈张的矛盾更加严重 , 许多年都没有生活在一起 。
而沈从文最终放弃了文字 , 从中国的文坛中隐去 , 转而投身自己热爱的文物研究中 , 再也没有写过小说 。
文革前期 , 沈从文被下放 , 离京前 , 二姐张允和去看他 。
那个年近古稀的老头站在乱糟糟的小屋里 , 从兜里掏出一封皱巴巴的信 , 又像哭又像笑地对二姐说:“这是三三写给我的第一封信 。 ”
看到这一幕 , 能说沈从文对张兆和不够深爱吗?盛年时的风花雪月本应被时间消磨 , 但沈从文的那一份似乎没有 。
0 9合归
在人生的暮年 , 沈张二人才拥有了一段迟来的岁月静好 。
1971年冬 , 沈从文病情加重 , 浑身开始浮肿 , 终于获准返回北京 。 而在生命最后几年 , 他才像出土文物一样 , 被世人挖掘、叹息 。 而此时两位老人的相处 , 似乎又回到了1933年那般温馨 。
晚年沈从文和张兆和他们的房间一半铺着草席 , 空出约一米宽的水泥地 , 那是张兆和给沈从文特意留出的散步道 。 沈从文步履蹒跚 , 右手时而颤抖 , 张兆和有时会扶着他在房间散步 , 有时让他自己走 。
每次沈从文从座位站起时 , 张兆和都要给他捶捶左腿 。 在他离世前的最后几年 , “三姐”一旦不在身边 , 沈从文就会左右寻找 。
沈:(走了两个来回)够了吧?
张:没有 , 刚刚两次 。 你就爱偷懒 。 沈笑了 。 他又走一次 , 便说:这是第四次了 。 张:别骗人 , 刚刚三次 。 你每次都想哄人 。 最后走完五次 , 没走到头 , 沈从文便嘘了一口长气 。 “唉 , 完了吧?”便往座位上走去 。 张:你总爱偷工减料 。
1988年5月10日 , 沈从文离世 , 被葬在他一生挚爱的湘西故乡 。
“我们相爱一生 , 一生还是太短 。 ”
张兆和整理两人的书信 , 最后集成了一本《从文家书》 , 她在后记中写道:
整理编选他的遗稿到现在 , 过去不知道的 , 现在知道了 , 过去不明白的 , 现在明白了 。 他不是完人 , 却是个稀有的 , 善良的人 。 ……不过 , 太晚了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青未了|踌躇满志才是少年最美的风景
- 余秀华 脑瘫女诗人余秀华,含着黄连汤出生,却活成了身残志坚的全国楷模
- 孩子|一个人成熟的标志:少言少语
- 本文转自:兵团戒毒如果你不握紧拳头 励志人生:成功之道,贵在坚持!
- 让人惊艳的句子,走心励志,读一遍受益终生
- 这个全国技术能手组装电脑不靠“视觉”靠“心灵”
- 张志军|死刑犯张志军:逼女儿离婚占家产,赶女婿出门,刺死女婿一家3口
- 非常正能量的励志早安语录
- 每日正能量励志句子,元气满满,阳光向上
- 佟志|三读《金婚》原著:“70岁还惦记李天骄”的佟志,败给了柠檬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