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世故而不世故,善自嘲而不嘲人

【|知世故而不世故,善自嘲而不嘲人】|知世故而不世故,善自嘲而不嘲人
本文图片

杨绛先生在《100岁箴言》中写道:
“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 , 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 , 不同程度的效益 。 好比香料 , 捣得愈碎 , 磨得越细 , 香得愈浓烈 。 ”
从呱呱啼哭的婴孩 , 到顶天立地的成人 , 我们都是在磨炼的过程中 , 不断地成熟起来 。
每个人的成长环境不一样 , 真正能够走到成熟 , 所耗费的时间和精力肯定也是不一样的 。
想要获得圆满的人生 , 就要先让自己成熟起来 , 以下这4点是我们应该做到的地方 。
01
知世故而不世故
鲁迅先生曾说:
“人世间真是难处的地方 , 说一个人‘不通世故’固然不是好话 , 但说他‘深于世故’也不是好话 。 ”
我们应该如何把握“世故”与“不世故”的度呢?最好的做法就是“知世故而不世故” 。
懂得为人处世的道理 , 通晓人情世故 , 但不会变得精于钻营算计 , 依然一颗真心诚挚待人 。
1861年的9月 , 时任两江总督的曾国藩 , 率领湘军攻陷安徽的安庆 。
两个月后 , 恰逢曾国藩50周岁生日 , 湘军名将鲍超带着十六包礼物来给曾国藩贺寿 。
曾国藩的部下都不敢给他送礼 , 但鲍超根本不管曾国藩定下的这些规矩 。
当曾国藩看到这些珍贵的珠宝古玩之类的时候 , 笑着从中挑了一顶小帽 。
其余的礼物都让鲍超带回去了 。
曾国藩这样做 , 既没有破坏自己定下的不收礼的规矩 , 也没有驳了下属的面子 。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原本就足够复杂 , 知世故但能不世故的人 , 会活得更通透 。
身处纷繁复杂的人世间 , 能够看透人情冷暖 , 才能始终葆有一份赤子之心 。
洞穿世事清明 , 我们依然天真不泯 , 这才是人生的大智慧和大境界 。
|知世故而不世故,善自嘲而不嘲人
本文图片

02
善自嘲而不嘲人
最近 , “小镇做题家”这个词火爆网络 , 引发网友一阵又一阵的讨论 。
这个词原本是指出生农村或者小镇的学子 , 通过高考实现人生进阶 , 是出生寒门的人用来自嘲的代名词 。
然而 , 在当下教育公平、就业艰难的大环境下 , “小镇做题家”却成为某些人对寒门子弟的挖苦和嘲讽 。
甚至有人指责说从农村出来的人 , 只会考试做题 , 思维僵化还不懂变通 , 人生注定失败 。
真正的“小镇做题家”们坐不住了 , 不少人直接晒出耀眼的工作成绩 , 为自己是“小镇做题家”感到自豪 。
一个成熟的人 , 可能会用自嘲来开解自己 , 但一定不会因为任何原因去嘲讽别人 。
有句话说:“自嘲不是懦夫之举 , 也非庸人之为 。 ”
敢于自嘲的人 , 才是聪明的人 。
苏轼在人生最后阶段 , 写下一首《自题金山画像》:
心似已灰之木 , 身如不系之舟 。 问汝平生功业 , 黄州惠州儋州 。
他用一种自嘲与调侃的口吻 , 对自己动荡不堪的一生进行了总结和回顾 。
这首诗读起来感觉有点凄凉 , 更有点无奈 , 但细细品读会感觉到 , 苏东坡内心的那种霸气与从容 。
无论身处何种处境 , 利用幽默的话语 , 让自己活得更自在 , 更是一种对自己的保护 。
当我们能够镇定自若地自嘲的时候 , 不仅胸襟更加广博 , 而且格局更加开阔 。
|知世故而不世故,善自嘲而不嘲人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