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1976,我们再次奔赴西藏高原测区,为消灭西藏无图区进行大会战( 二 )
从西宁到格尔木782公里,由东往西走,公路边分别设有倒淌河、江西沟、茶卡、都兰、香日德、诺木河六个兵站 。
第一天我们就沿着青海湖行驶,湛蓝的湖水映着湛蓝的天空,湛蓝的天空飘着朵朵白云,感觉汽车行驶缓慢 。的确驾驶员都小心翼翼,不仅仅是车上装有我们测绘用的从德国进口的020经纬仪,还因湖边的公路上有一层不易察觉的薄薄的盐霜,犹如在平滑的冰面上行驶,我们浑然不觉,驾驶员却胆颤心惊 。
当天住江西沟兵站,按报饭人数安排住宿 。兵站的房屋是几排土坯房、砖混结构建成,一间房40多平方米,按20人住的标准 。用木板钉成的大通铺,板上铺有毛毡,铺盖是每个测绘兵专用的方块帆布,一条被子、一个毡子、一床海绵垫、一个狗皮褥子捆成一包,铺开就睡 。第二天早上一捆往汽车上一扔,即当背包,又当坐凳 。
文章图片
吃饭问题:兵站接到报饭车的人数信息则通知炊事班准备饭菜 。兵站的蔬菜都是由内地运去的有:白菜、萝卜、大葱、土豆为主,外加粉条和海带 。几种食材煮在一起,再加粉条,另外放上几个猪肉罐头,这便是最好的菜了,主食以大米饭、馒头为主 。
当青海湖被远远抛在身后,我们被广袤的荒漠和滚滚黄沙淹没,越往前走越是荒凉,地面没有一丝生命迹象,只有无尽的土黄色,连沙漠边缘的灌木丛都是枯黄的,除了路面砾石就是路边黄沙 。
4月5号,一路上空旷与荒凉,几半天后突然感到眼前发亮,看到有少量人工栽植的白杨树,绿叶映入眼帘心情特别舒服 。原来是格尔木到了 。格尔木几乎看不出是青海省的第二大城市,就像是一个小城镇,无非是有几条稍宽的街道,铺着小石子的路面,路边也有几家商店,两个小旅馆 。这里没有多少居民,都是以部队为主,驻有四个汽车团和解放军第22医院等驻军 。
我们在格尔木休息了一天,为活跃部队生活,我们外业队同格尔木大站(师级)篮球队进行了一场友谊比赛 。虽然这几天行程很累,但外业队各个中队组织观看,个个精神饱满,不管是哪个队进球,都以热烈的掌声鼓励,比赛结果是58:44,我们外业队获胜 。结束后,大站领导很客气,但是带着不服气的口气讲:“回来再赛” 。
“西出阳关无故人”,再过去就是无人区了 。从格尔木开始,青藏公路拐了一个弯,向南去了,穿越可可西里的无人区 。主要经过纳赤台、不冻泉、二道泉、五道梁、沱沱河、温泉、唐古拉、安多、当雄、羊八井十个兵站到拉萨约1200公里 。果然,路越走越荒凉,气候变化非常大,柴达木盆地的边缘是一片黄沙,没有人为破坏的满目疮痍,留给我至今难忘的印象是荒凉、寂静 。与沙漠干燥的空气相比,可可西里至唐古拉山银装素裹,白雪皑皑,山形壮丽的景色给人震撼 。
唐古拉兵站,1964年建起的,坐落在海拔5300米的唐古拉山口上,被称为地球上最高的兵站 。由于地势高给过往部队带来三个难题,一是气压低,水烧不到80摄氏度就沸腾了,大米饭煮不熟,面条也成糊糊;二是空气稀薄,缺少氧气,战士们身体不适应;三是气候恶劣气温低,风雪、飞沙一发作起来,根本睁不开眼睛 。这个兵站条件艰苦,设施简陋,却是唯一过往军人躲避风雪的好地方 。外业队虽然新兵有高原反映,但个个都挺着鼓足勇气,顺利翻越过去,为了安全起见我们没有住这个兵站 。
4月8日过了唐古拉山,就进入西藏安多县境内,一望无际的大草原,此时还覆盖厚厚的白雪 。想到一路走来,眼睛变得干涩,很不适应 。由于路面是沙砾构成,汽车前进划破空气阻力,依据物理中流速大、压强小的原理,沙尘不停地卷入车厢内,坐在车内的战友身穿大衣,怀抱仪器,脚着毛皮鞋,头戴羊皮毛帽子,脸膛、衣服披上一层薄薄的沙尘 。下车方便时,只能见眼珠转动,脸上是一层灰沙,人的面孔都变个样,用手指划,在脸上能有一道杠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这本去年感动到我的治愈绘本姊妹篇,讲我们都离不开的亲密关系
- 致我们人生中,那些说散就散的人
- 经常在办公室讽刺我们的女同事,净身出户了,如今送外卖为生
- 我们终究和次爱的人,一起欢喜了余生
- 我们在评论美国,美国也在评论中国,“走着瞧”将在未来评论中美
- 天下第一奇庙”!不供仙佛,却供27位解放军,每日香火鼎盛
- 金性勇|“我们的天才儿子”爆红之后 金性勇:只想和儿子在同一个托养中心不分开
- 婆婆|你对婆婆的不满,是因为她没有帮你带孩子吗?原来我们都想错了
- 重读《老人与海》:善良或是多变?硬汉精神我们又该如何去理解?
- 饭局上,爱说这几句话的人,往往看不起我们,要懂得离他们远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