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1976,我们再次奔赴西藏高原测区,为消灭西藏无图区进行大会战


高原|1976,我们再次奔赴西藏高原测区,为消灭西藏无图区进行大会战
文章图片
一九七六,收官之战
高原|1976,我们再次奔赴西藏高原测区,为消灭西藏无图区进行大会战
文章图片
黎信昌
1976年1月8日,敬爱的周恩来总理逝世了,全国人民沉浸在一片悲伤之中 。3月,在四川广汉成都方向,川陕公路三公里处的高宗寺部队营房三中队会议室,李国土中队长铿锵有力的讲到:周总理的逝世是国家的一大损失,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继承总理的遗志,为建设强大祖国作贡献 。
高原|1976,我们再次奔赴西藏高原测区,为消灭西藏无图区进行大会战
文章图片
我们三中队是个有优良传统的中队,今年接受党委给我们中队下达的阿里与日喀则两专区交界的马攸木拉山口两侧18幅图的航测任务 。这个测区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地区,空气稀薄、人烟稀少,一个县不足一万人,社情复杂、有边境叛匪、经济土匪、气候恶劣,交通极为困难 。我们要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对人民高度负责,对技术精益求精,严守民族政策,用双脚填补西藏最后的测图空白,打赢这场“消灭西藏无图区”的最后攻坚战!
紧接着,全中队1-9个测绘小组组长和炊事班长都上台表了决心 。
他们纷纷表示:热爱祖国,热爱边疆,向西藏高原宣战,为祖国测绘事业奉献青春,在消灭西藏无图区大会战收官之年再创辉煌 。
一、再次奔赴西藏高原测区
三月的温江专区广汉县,金黄色油菜花开满大地 。1976年3月27日下午八时,满怀激情的测绘兵踏上装载30节车皮的军列在一声长笛中向北开动了 。这次进藏已经几乎无法断定三中队再次登上西藏高原是第几个年头了?三中队已经换了不少的技术骨干和连一级的干部 。我们乘坐的还是军列,是“闷罐车”,即运送货物的封闭车厢 。两个小组挤在一个“闷罐”里,背包靠两边一字形排起,车厢中间两扇门上用背包绳拉起,防止人员摔下去 。火车“哐啷”、“哐啷”地走得很慢,逢站必停、逢车必让 。经过四天三夜到达青海省西宁火车站,随即拉在西宁军供站住下(原西北军阀马步芳公馆),休整一天,就转乘青藏线解放军某汽车团的车进藏,奔赴阿里测区 。
从成都到拉萨,有四条国道:一条从成都出发,经雅安、昌都进拉萨,称为“川藏线”,即318国道 。还有一条从西宁出发,经格尔木翻越唐古拉山由黑河进藏,称为“青藏线” 。还有“新藏线”和“滇藏线” 。“川藏318国道”多高山峡谷,山势险峻,急流汹涌,安全性差 。选择“青藏线”,虽路程远,但地势平坦,在高原上路相对平缓,对于大部队行动安全性好些 。“青藏线”是1954年,解放军工程兵将全长1937公里的青藏公路献给祖国的厚礼 。以当时的路况、车况开车从西宁到拉萨需要15天,为了保障部队在青藏线上运输、食宿方便,总后勤部配属了4个汽车团、修建了18个兵站 。
1976年4月1日出发,部队从西宁把配属汽车连的车辆物资装好后,外业队几十辆解放牌汽车象一条长龙行驶在青藏线上 。
在外业队出发前,由大队安排一个参谋带队的叫打前站车,提前到下一个兵站报饭 。兵站接到报饭车就知道的下一步部队番号、人数 。炊事班便开始准备饭菜了 。
车队出西宁首先要翻越3250米的日月山,山不高,也不险,但在青藏线上颇有名气,解放军修这段路冒着枪林弹雨,一边筑路,一边作战,一个团伤亡过半 。至今日月山上耸立着一个石碑,祭奠阵亡的烈士,也记下了那悲壮的一战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