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史|“大历史”史观与全景视角下的现代世界史入门巨著

“世界一部分的废去,正证明身体的其余部分也有疾病 。——霍布斯鲍姆《年代四部曲》”
世界就像一个有机整体,也同样有着生老病死,会经过春夏秋冬 。可是这个世界到底是如何成为如今的样子?从虚无混沌到高度发达又都经历了什么?
我想,没有任何一个人或者一本书可以说得清这个问题 。或许正如澳大利亚原住民的那句俗语:“虚无就是虚无 。”从虚无中爆发出“物质”和“能量”开始构建出了这个世界最初的模样,这看似荒谬遥远,却也无比真实 。
虽然我们无法完完整整描摹出这个世界从起源、发展,直至今天的模样究竟是经过一个怎样的过程,但总会有一个脉络,可以让我们深刻、全面的去认识它 。
中信经典丛书的这套008“世界史经典”系列,正是做了这样的一个整合,从130亿年前的时间地图开始描摹这个世界的模样,一笔一笔勾勒、刻画,我们从书页之上走过革命的年代、资本的年代、帝国的年代和极端的年代,讨论东方为什么会落后,西方为什么能崛起,也从中对于过去和未来的人类文明进行一番理顺及思考 。
世界史|“大历史”史观与全景视角下的现代世界史入门巨著
文章图片
在虚无中被唤醒,我们开始有了记忆
在这个套系书籍的目录当中,《时间地图:大历史,130亿年前至今》的位置其实是相对靠后的,但我最先阅读的却正是这一本,因为在看来,谈世界史的发展进程,都该是从“万物之源”开始说起的 。
而这本《时间地图》恰好可以作为这一套大历史的开创之作,它被《美国科学家》杂志称作“开创了一种令人眼前一亮的新史观”,比尔•盖茨则称它“改变了我们看世界的方式” 。作者大卫·克里斯蒂安是“大历史”学派创始人,他在这本书当中提供了一种对于新的世界观的思考方式,从宇宙大爆炸到全球化、商业化的探讨,涉及了多种学科的综合性知识范畴,可谓是真正从“万物之源”来凝视这130亿年的“大历史” 。
何为“万物之源”呢?大卫在《时间地图》中针对这个议题引经据典进行了一些列的讨论,其实这也是一直以来颇具争议的一个话题,是时间还是地点?当没有时间的时候,“时间”存在吗?宇宙的边界又在哪里呢?那里是不是有“万物之源”的踪迹?
就像大卫在书中所写:“时间和空间是无限的,因而宇宙没有确定的边界,时间亦无起源 。于是,上帝离万物起源的故事越来越远了 。”
【世界史|“大历史”史观与全景视角下的现代世界史入门巨著】或许关于宇宙以及起源的问题,还将困扰人类很久很久,即便现在我们已经有了大爆炸宇宙学这样一个核心思想,但越是探索的深入、广泛,就越会因宇宙之无限而感叹、震撼,也会越加想要去继续探索未知的世界 。
霍金曾在《时间简史》里写道:“宇宙的边界条件是它没有边界 。”
人类在无边无际的宇宙中的探索之路只会越来越远,宇宙尚且如此,更毋庸说人类世界这段相对“年轻”的历史 。同时,“大历史”的知识储备和基础也会为我们接下来的“世界史”部分提供一个更加广阔的观察视野,将世界观自动“更新” 。
世界史|“大历史”史观与全景视角下的现代世界史入门巨著
文章图片
从四部曲中看现代世界
《年代四部曲》可以说是学习、了解现代世界史的殿堂级的历史杰作,它按时间顺序分为《革命的年代:1789—1848》、《资本的年代:1848—1875》、《帝国的年代:1875—1914》、《极端的年代:1914—1991》四个部分,是史学大师艾瑞克·霍布斯鲍姆历时30余年的呕心沥血之巨著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