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众健康网|入秋防疫养生秘籍——第三招 喝水的秘密


四川大众健康网|入秋防疫养生秘籍——第三招 喝水的秘密
文章图片

是谁在我们的身体里默默“维持体温;溶解各种营养物质;参与代谢;以关节囊液、浆膜液等形式润滑关节 , 保护器官免于摩擦(比如眼泪保护眼球)”——是生命之源——水 。
把水喝好的诀窍 , 远不止看起来那么平平无奇 。 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同你一起探索秋季饮水的细节 , 让补水更有效率——中医生活养生防疫秘籍第三招:
Round Three
喝水的秘密
中医饮食文化里一直强调一个很重要的观点“因时制宜 , 因地制宜” , 成都人民用“出啥子 , 吃啥子”来很好的实践了这一理念 。 入秋之后天气转凉 , 一味追求 “冰爽”容易埋下伤脾败胃的“雷点” 。 所以秋日饮品的核心关键词是“润” 。
一润肺多吃秋梨
立秋早期 , 天气热力余威犹在 , 应时而出的“秋梨” , 既解热又不过于清凉 , 是个很好的过渡;一场秋雨一场寒 , 银耳雪梨汤应运而生 , 同时也是一种食补的护肤;再冷一点 , 空气逐渐干燥 , 日落时间提前 , 入睡时间也跟着时节适当提前 , 百合养阴润肺 , 清心安神 , 同银耳一起炖煮 , 放松精神和助眠 。
二润喉氤氲茶香
一日之晨 , 人体阳气正盛 , 和着闷热的天气 , 来杯老成都标配的“三花” , 用茉莉的味道点亮一天的学习和工作 。 到了下午 , 寒意随时间上涌 , 茶饮从清解灵动的飘雪换到铁观音、武夷岩茶等带一点厚重感的半发酵茶 , 提神益思 , 效率翻倍 。 时节再往后 , 暑气渐消 , 全天饮茶都向经过烘焙处理又保有色泽鲜活的冻顶乌龙类半发酵茶过渡 。
温馨提示
秋日花茶以茉莉为好 , 菊花、蒲公英、玫瑰花太过寒凉 , 已不合时宜 。
三濡润正当其时
当人体感到口渴时 , 身体已经失去2%-3%的水分了 。 水在身体里一旦供不应求 , 全身都要跟着受累 , 所以请及时喝水 , 不要犯拖延症噢 。
早起一杯水清肠排毒;办公桌、书桌前手可触及的地方随时备水 , 每次不用喝很多 , 少量频繁饮水为佳;运动前提前少量饮水 , 活动中场及时补充糖盐水 , 运动完毕尽量不要一次性大量进食冷饮;睡前逐渐减少进水;以不同的形态喝“水”:水果、蔬菜、牛奶、汤羹都是很好的补水形式 , 不拘泥于喝“纯水” 。
四温润恰逢其会
立秋后自然界的热力是走下坡路的 , 为求人与自然的能量平衡 , 需要额外补足自然消散的那一部分能量 。 带一点温度的水是合宜的 , 尽量不喝冰水 。 天气热 , 就温水果 , 补水和因汗流失的电解质及额外消耗的能量;天气渐凉 , 喝接近体温的淡茶 , 一口下去唇齿留香;再冷一点 , 热茶放置到比体温稍高一点的温度 , 暖心暖胃 。 再高的温度就不合适了 , 65摄氏度以上的热水被世界卫生组织定义为乙类致癌物质 , 因其容易损伤食管黏膜 , 从而导致癌变 。
动作要点总结
1.秋季喝水的主题是“润” , 具体根据物候逐渐从生吃秋梨到银耳雪梨汤、贝母炖雪梨 。
2.饮茶按时间线从茉莉花茶到铁观音、岩茶等乌龙类的半发酵茶 。
3.有规律有计划地饮水 , 不要等到口渴才喝 。
4.晨起一杯;可触及的地方随时备;少量频繁饮水;运动前提前少量饮水 , 活动中场及时补充糖盐水 , 运动完毕不要一次性大量进食冷饮;睡前逐渐减少进水;喝不同形式的水 。
5.入秋后尽量不喝冷饮 , 常温水果 , 比体温稍高一点的茶水也行 , 但不要超过65摄氏度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