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中元节,你知道何谓“三元”吗?

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是中元节 , 俗称施孤、七月半 , 佛教称为盂兰盆节 。 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三节同是中国传统的祭祖大节 , 也是流行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 。 中元节有放河灯、焚纸锭的习俗 。
明日中元节,你知道何谓“三元”吗?
文章图片
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合称“三元” , 是中国的传统节日 。 农历正月十五日称上元节 , 乃庆元宵 , 古已有之;七月十五日称中元节 , 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日称下元节 , 乃食寒食 , 纪念贤人 。 七月十五是秋后第一个月圆夜 , 此时暑热刚褪 , 金风正在霏微潜入 , 夜凉如水 。
历史渊源
中元节 , 可以说是佛教、道教与世俗的融合 。 它的产生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时祭 , 以及与之相关的祖灵崇拜 。 古时由于生产能力与认识水平有限 , 人们对于农事的丰收 , 常寄托于神灵的庇佑 。 奉祀先祖在春夏秋冬皆有 , 但“秋尝”在其中十分重要 。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 , 人们举行向祖先亡灵献祭的仪式 , 把时令佳品先供神享 , 然后自己品尝这些劳动的果实 , 并祈祝来年的好收成 。
明日中元节,你知道何谓“三元”吗?
文章图片
从历史文献记载来看 , 秋尝祭祖的活动 , 先秦时代已有之 , 起先是天子诸侯的事 , 然后自上而下影响到民间 。 起初 , “秋尝”的日期并不确定 , 后来逐渐固定在七月十五前后 , 一般是立秋后第一个月圆的望日 , 秋气新来的阴盛之时 。
而“七月半”被称为“中元节” , 则是源于中国民间的宗教信仰 。 道教诸神中有天官、地官、水官 , 合称“三官大帝” , 他们是天帝派驻人间的代表:天官为正月十五上元赐福 , 地官为七月十五中元赦罪 , 水官则为十月十五下元解厄 。
中元节的本义—祭祀
明日中元节,你知道何谓“三元”吗?
文章图片
中元节 , 佛家所说的“盂兰盆节” ,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 , 地位一度“置顶”!
然而 , 我们对中元节的重视程度日渐衰落!
中元节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除、清、九)等三节 , 都是中国传统节日里祭祖的四大节日 。 民间则多是在此节日怀念亲人 , 并对未来寄予美好的祝愿 。
明日中元节,你知道何谓“三元”吗?
文章图片
明日中元节,你知道何谓“三元”吗?】古人对于祭祀的重视程度可以说是至高无上的!《朱子治家格言》讲 , “祖宗虽远 , 祭祀不可不诚 。 ”
各地习俗
祭祖
祭祖节在阴历七月十五日 , 所以简称为“七月半”祭祖 。 民间相信祖先也会在此时返家探望子孙 , 故需祭祖 。 祭拜的仪式一般在七月底之前傍晚时分举行 , 并不局限于特定的一天 。
放河灯
河灯也叫“荷花灯” , 河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 , 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 , 任其漂泛 。 放河灯的目的 , 是普渡与祈祷 。 放河灯 , 尤数黄河里放灯壮观 。
明日中元节,你知道何谓“三元”吗?
文章图片
面塑
七月十五节前 , 民间妇女盛行面塑活动 , 晋北地区最烈 。 一家蒸花馍 , 四邻来帮忙 。 首先根据家庭实有人数 , 给每个人先捏一个大花馍 。 送给小辈的花馍要捏成平型 , 称为面羊 , 取意羊羔吃奶双膝下跪 , 希望小辈不要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送给老辈的花馍要捏成人型 , 称为面人 , 意喻儿孙满堂 , 福寿双全;送给平辈的花馍 , 要捏成鱼型 , 称为面鱼 , 意喻连年有余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