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那些被人喜欢又不会失去自我的人,靠的是这种心理特质( 二 )


人格|那些被人喜欢又不会失去自我的人,靠的是这种心理特质
文章图片
为什么这么说呢?这就涉及到善良真正的内涵是什么 。David Canter 在2017提出的“善良的3个维度和1个核心”,不仅完整地诠释了善良的内涵,也解释了为什么人善并不会被人欺 。
人格|那些被人喜欢又不会失去自我的人,靠的是这种心理特质
文章图片
善良不仅是一种日常礼貌,还包含了对涵容、接纳他人的能力,比如说可以原谅曾经伤害自己的人,这也是我们所了解的关于善良最普遍的概念 。面对一个人,什么样的坏蛋才会去欺负ta、打压ta呀,正常人应该都是想着去靠近ta,甚至是保护ta吧~
人格|那些被人喜欢又不会失去自我的人,靠的是这种心理特质
文章图片
善良的人可以考虑其他特定个体的感受,能够将他人视为自己的一部分,与他人产生真正的联结 。
换个角度来说,一些在我们眼里觉得是“被欺负”的场景,在善良的人眼里,自己并没有被欺负,那是ta们在真正共情到了对方后自主的选择 。而当人们感觉自己被真正共情到的时候,也会对对方产生善意 。
如果说前两个维度都是“温情”的,无法完全说明善良的人为什么不会被欺负,那么这第三个维度则是最强有力的论证——
人格|那些被人喜欢又不会失去自我的人,靠的是这种心理特质
文章图片
David在实验中发现,人们对善良这个词做评判时,认为那些带有主观色彩的原则同样重要,如 “我不会违背我的意愿”等,这说明善良应该是一种理性行为,即在理智认识到自己原则的基础上作出行为选择 。所以一个真正善良的人,如果对方的要求超出了个人底线,ta会拒绝,如果个人利益受到侵犯,ta也会主动维护 。
此外,善良还有一个真正的内核,叫作:
人格|那些被人喜欢又不会失去自我的人,靠的是这种心理特质
文章图片
它源于一个人内在的热情和积极心态,是发自内心的正向力量 。善良的人不仅会用自己的行为态度影响、帮助他人,更可以不断地散发能量,让其他人身上的善意得到激发,彼此联结,形成一个又一个善良的“小群体” 。
这样看来,人善被人欺这话就没道理嘛!人善不仅不会被人欺,还会被人爱;不仅会被人爱,还会传播善良和爱,多好一件事呀~不仅如此,我们还找到了一些有关善良的其他好处哦:
人格|那些被人喜欢又不会失去自我的人,靠的是这种心理特质
文章图片
所以说,做一个善良的人,其实对他人和自己来说,都是有益的 。但善良这件事,如果把握不好尺度,也确实很容易走向软弱,真的变成“被人欺”的情况 。要学会做一个善良的人,其实还是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滴~
人格|那些被人喜欢又不会失去自我的人,靠的是这种心理特质
文章图片
人格|那些被人喜欢又不会失去自我的人,靠的是这种心理特质
文章图片
设置清晰的原则,对侵犯底线的事坚决拒绝 。什么事情可以容忍,什么事情应该是0容忍,你需要在心里有一个自己的评判表,比如: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