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素 性感马儿变甜美马儿,我们到底是咋变黑的?( 二 )





而我们费劲巴力的美白 , 甚至还把自己捂得严严实实却还是黑了?

甚至今年还有种声音称只要#温度太高不晒太阳也会变黑# 。






随便翻翻其他社交平台 , 光是输入“热黑”这一关键词 , 就出现了将近104w+的讨论 。




不少人现身说法称 , 明明自己防晒五件套捂得十分勤快 , 但一个夏天过去还是感觉明显变黑了 。




所以excuse me?
难道为了防晒捂个严严实实 , 反而会离美白大业越来越远 , 越捂越黑?



热也能让人变黑?
说之前 , 咱们得先来稍稍复习一下 , 咱们到底是咋变黑的?



首先我们要知道 , 不同种族的人之间黑色素细胞的个数并没有明显的差异 。 (没错 , 即使是黑人和白人之间也没有明显差异
我们肤色深浅的最终体现 , 主要是在于体内有多少黑色素细胞被激活了 。



而能够激活我们黑色素细胞的能量 , 除了常说的紫外线(UV)以外 , 越来越多的证据也表明日光中的热能—红外线 , 也对皮肤具有类似UV的作用 。
它能够通过提高黑色素合成物—酪氨酸酶的活性 , 来增加皮肤对UV的耐受性 。



也就是说 , 如果皮肤中的酪氨酸酶活性越强 , 我们本应沉睡的黑色素细胞就会越快的被催活 , 皮肤就越快的变黑 。

有研究显示 , 肤色较深的人肌肤中的酪氨酸酶活性就大约是肌肤较浅的人的3倍 。



OK , 复习完老知识点 , 咱们回归正题 。
大人翻了翻最近讨论的“热黑”理论发现 , 所谓“高温黑”的主要结论依据就是来自于早年时一些有关热与酪氨酸酶关系的研究 。
#酪氨酸酶被热活了?
2011年有研究者对“温度”与“黑色素”生长之间的关系做过一项对照实验 。



实验大致是这样的 , 研究者通过对两盒培养皿中 , 其中一盒的黑色素细胞进行连续3天、每天1小时的42℃高温+UVB(20mJ/cm2)辐射攻击 。
试图通过对比观察被“热”过的黑细胞会发生什么不同的变化 。



结果被连续高温+UVB联合攻击的培养皿显示:
1、黑细胞树突茁壮成长了 。
2、酪氨酸酶活性增加36.4% , 黑色素合成量激增78% 。
也就是说 , 在这轮实验中 , 黑色素的合成速度确实有所增加 。



而类似的结论在另一项对豚鼠的实验中也得到的证实 。

有研究人员通过对黄褐色的豚鼠进行热处理+紫外线照射后观察到 , 豚鼠的皮肤出现了清晰可见的色素沉着 。



并且在经显微镜观察后也发现 , 豚鼠的黑素细胞树突有所增加 , 表皮中的多巴阳性黑素细胞数量较未照射的部位增加了3~4倍 。



看到这儿 , 在这些有理有据的实验数据列证下 , 估计已经有不少同学开始确信了这个“美白防护新BUG”吧?




但其实仔细观察一下我们就能发现 , 这些数据结论基本都是建立在体外实验上的 。
但咱们人类是恒温动物 , 只要调温系统没紊乱 , 体外温度就不能直接等同于体内温度 , 不是说室外42°了咱们也跟着升华了 。



其次 , 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 , 实验中的数据结论基本都是来自于热能+UVB的联合攻击 。
压根就没有直接数据显示 , 单独的热处理就能导致黑色素合成速度的明显增加 。
换句话说 , “热黑”与搬出来的理论依据之间 , 本身就存在不少的值得推敲的地方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