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素明式红木家具|中国古典家具中的“8大名椅”!你清楚吗?( 二 )



在中国古典家具的璀璨明珠中 , 最为耀眼的当属明式家具 , 而明式家具中最为耀眼的 , 则是圈椅 。
起源于唐代 , 在宋朝初具邹形 , 于明代发展到顶峰 。
被称为最经典的明式家具 , 无数中外家具设计师想挑战它 , 至今仍无人超越!
最明显的特征是圈背连着扶手 , 从高到低一顺而下 , 坐靠时可使人的臂膀都倚着圈形的扶手 , 感到十分舒适 , 颇受人们喜爱 。
对于圈椅 , 从不缺少“溢美之词”:

选料考究、造型洗练、结构合理、做工精巧
质朴美观、疏朗大方、雅致秀丽、意蕴非凡
它更富有哲学意味:
大道至简、大智若愚、有容乃大、上善若水、
厚德载物、天道酬勤、共赢精神
……
然而圈椅之美 , 言语尚不能及其万一
或唯有一词可形容:虽由人作 , 宛自天开
做一把圈椅很简单 , 但要想做出真正的神韵极难 。
很多徒有其形的圈椅的椅圈都是几乎一般粗细 , 实际上随着弧度的变化 , 椅圈的大小是不断变化的 , 并且变化的部位角度也是不断变化的 。
能不能把圈椅圆婉优美、丰满劲健神韵做出来 , 也是行家检验木匠经验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 。
05
玫瑰椅 

玫瑰椅又称“小姐椅” , 是古代小姐闺房的御用座具 。
古代女子坐在此种椅子上 , 必须坐姿端正、腰背挺直 , 坐椅面三分之一的位置 , 以体现大家闺秀的教养 。

玫瑰椅在宋代名画中曾有所见 , 明代更为常见 , 是一种造型别致的椅子 。
玫瑰椅的基本造型是:椅背较低、背高度与扶手高度 , 相差无几 。

扶手、靠背与腿子 , 圆棍形居多 , 靠背无侧脚 , 直立于座面 。
玫瑰椅的座部以上部分 , 独自特色 , 以秀美著称 。
靠背上 , 大都有装饰 , 或用券口牙子 , 或用雕花板 。
在座面之上 , 大都设横枨 , 横枨中间或取矮老支撑、或取卡子花支撑、起到打破低矮靠背的沉闷感 。
明代玫瑰椅 , 多为圆腿 , 方腿圆棱的玫瑰椅 , 多为清代作品 。
06
灯挂椅 

灯挂椅 , 因其造型好似南方挂在灶壁上用以承托油灯灯盏的竹制灯挂而得名 。
灯挂椅是明代最为普及的椅子样式 , 也可以说是自五代和宋以来的普及样式 。
我们看《韩熙载夜宴图》中的灯挂椅 , 白沙宋墓中赵大翁夫妇所坐的灯挂椅 , 河北钜鹿出土的灯挂椅 , 其造型大同小异 。
灯挂椅的木质 , 民间多用据木和榆木 , 高级家具多 用黄花梨、紫檀、鸡翅木等 。
07
禅椅 

古代禅师禅坐一般都有特定的椅子 , 名为“禅椅” 。
禅椅源于禅宗文化 , 其内涵深厚的禅文化 , 本是寺院生活的产物 , 是在寺庙、佛堂等特殊场合给禅师打坐的特定坐具 。

禅椅的尺寸和构造与普通的椅子不同 , 它适合禅师盘腿而坐 , 并能使禅师腰部抵直 , 坐成标准的打坐姿势 。
禅椅椅背和扶手简单极致的框架为打坐者围出一个相对独立的自我空间 , 易于营造冥思的氛围 。
而其足够宽大的坐面 , 让打坐者又不必接触到扶手和椅背 , 依赖于它们 。

事实上 , 禅椅的扶手和后背框架并非提供倚靠功能 , 即便倚靠上去也不会有舒适感 , 但这三面的存在 , 却起到让打坐者与外界环境相对分离的作用 。
打坐者坐于其上 , 可顿生一种遗世独立的心境 , 气定神闲 , 从容思考 。
08
皇宫椅 

“皇宫椅”产于清朝皇宫 , 以雕龙画凤为主 , 是社会等级制度的象征 。
随着封建制度的消灭和社会的发展 , 今天的皇宫椅已经进入寻常百姓家 , 工艺制作上也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和发展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