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逸|《乔家的儿女》原著:读懂乔祖望“临死的父爱”,就读懂了整本书( 二 )



四美熄了灯 , 在黑暗里睁着眼想了半夜 。
不知怎的 , 想起了久远久远的一件事 。
老头子那个时候赌了钱回来 , 是习惯给自己带一份宵夜来吃的 。 有时是一碗辣油小馄炖 , 有时候是一份豆芽回卤干 , 有时是一个五香茶叶蛋 。 从来都是他一个人自己吃的 , 就有那么一夜 , 四美起夜 , 拖着鞋子 , 睡眼朦胧 , 小狗似地闻着香 , 寻到老头子的屋门前 , 从半掩的门向里张望一下 。 老头子怕是手气好 , 这一晚特别的和气 , 招了手叫四美进屋 , 拿小碗拨了几块回卤干叫四美吃 , 四美一下子喜得觉得头都飞了 , 呼呼地吃起来 , 老头子冲着她笑 。
四美 , 忽然地就想明白了 。
这个没有父母心肠的老头子 , 自私了一辈子 , 突然地 , 就这样赔上自己的老命 , 无私了一回 。
四美在一片黑暗里突然捶打着床板压着声音 , 哭将起来 。

有些父母和子女的仇怨 , 一直到死才能和解 。 如同乔祖望和乔家的儿女 。
乔祖望活着 , 只担了父亲的虚名 , 而他的死 , 却彻底落了父亲的实质 。 乔家儿女 , 彻底无父无母了 , 而他临死 , 终于想起了儿女 。
乔家的儿女 , 不会多怀念他 , 但是 , 他永远是父亲 。
血缘 。乔家的五个儿女 , 都是乔祖望亲生的 。
他们是血肉至亲 , 可是 , 乔祖望并没有因为这些孩子是自己的血肉至亲 , 就多爱他们 。 在他漫长的一生中 , 乔祖望这个人 , 没爱过妻子 , 没爱过儿女 , 更没爱过曲阿英 , 他只爱过他自己 。
在他的妻子死后 , 他毫无悲伤 , 照样晚上出去赌 。 而当他的儿女忍受着饿肚子的断肠之苦时 , 他总是要自己吃好喝好玩好 , 甚至是洗好 。
尤其是三丽被欺负的时候 , 作为一个父亲 , 他竟然能为了钱妥协 。 正如乔一成所说 , 他不配当一个父亲 。
可这种不配当父亲的男人 , 甚至都没有心肝和感情的男人 , 竟然会在乎血缘 。
如同《北辙南辕》里的彭湃一样:他活着的时候 , 最爱自己 , 他死了的时候 , 会考虑亲情和血缘 。
而亲情是什么呢?
很多时候 , 亲情根本不是后来培养起来的一种漫长的感情 。 它就是一种血缘 。 因为是父亲 , 因为是兄弟姐妹 , 即使没有后天太多的情感交织 , 可因为血缘 , 便自然而然地生出了一种说不出的情感 。
乔祖望每个月给儿女钱 , 不是因为爱儿女 , 而是因为那是他的儿女 , 乔一成辛苦拉扯大了自己的弟弟妹妹 , 不是因为他就是爱自己的弟弟妹妹 , 很多时候 , 他就是没办法 , 因为 , 他们是血肉至亲 。
如同乔家的儿女对乔祖望 , 如同乔祖望对乔家的儿女 。
那是自己的种 , 于是乔祖望只能给钱 , 因为是自己的亲爹 , 于是 , 不管多坏 , 都有会一种情愫 , 或爱或恨 。
乔家的儿女 , 到底在讲什么?《乔家的儿女》这本书 , 在文笔上远不如阿耐的《都挺好》 。 阿耐的《都挺好》 , 讲的是原生家庭 。 而《乔家的儿女》这本书讲的是亲情 。
我甚至觉得 , 这是我看过的关于亲情描述地最好的一本书 。 作者没有塑造一个无私的“乔一成”的形象 , 作者没有把齐唯民父子这样无私的人 , 当成主角去写 。 作者写了一个自私到极致的乔祖望 , 写了一个咬牙切齿爱着的乔一成 。
可是 , 自私的乔祖望在死前无私了一把 , 而咬牙切齿地爱着的乔一成 , 却无时无刻不在想着逃离 。
而这才是亲情里最冲突的 , 最精髓的部分:
亲情没有那么伟大 , 很多时候 , 面对那个烂包的家 , 我们不会像孙少安那样无怨无悔 , 我们也无法如同孙少平一样去看透那亲情的本质 , 我们大多时候会像乔一成 , 极度地想要逃离 , 但不得不接受 , 不得不留下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