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爱|不愿放手的母爱,很可能是孩子一生的灾难( 二 )


那么 , 为什么妈妈要和孩子共生依赖呢?
侯老师给出的答案是 , 共生的妈妈在早期有严重的创伤性经历 。
也就是说 , 妈妈在婴幼儿时期 , 没有和她们的妈妈建立稳固的情感联结 , 也无法在伴侣身上得到无条件的爱 , 所以才与自己的孩子共生 , 以满足自己缺失的爱 。
就像电影《黑天鹅》中妮娜的妈妈 , 虽然影片没有具体介绍其童年的经历 , 但她的婚姻是不幸福的 , 她的伴侣 , 也就是妮娜的爸爸是缺席的 , 她经常强调一句话:“我因为生下你而结束了舞台生涯的 。”
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她作为母亲传递出来的绝望 , 女儿在她心目中就是她的承袭 , 在她眼中 , 就是她自己的作品 , 是她实现自己芭蕾梦想的工具 , 也成为了她的精神傀儡 。
母爱|不愿放手的母爱,很可能是孩子一生的灾难
文章图片
其实 , 如果妮娜的父亲和她们母女一起生活 , 情况或许会好些 , 因为妮娜可以处在三元关系里(她 , 爸爸和妈妈) , 而这可以让她有空间来自我成长 。
另外 , 很多共生的妈妈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有问题的 , 她们坚持认为自己是爱孩子的 , 就像妮娜的妈妈 , 经常唤妮娜为“宝贝” , 她觉得自己的一切都是为了妮娜 。
只是这样的爱 , 妮娜感受到的是控制 , 她忠诚地做妈妈心目中完美的女儿 , 但真实的她 , 并非完美 , 也不可能完美 , 因为没有完美的人 , 于是她只能压抑妈妈一直禁忌的欲望 , 窒息地活着 。
可见 , 共生的妈妈 , 因为无法面对自己内心的问题 , 用孩子作为工具;无法满足做内心的需求 , 用孩子来填补 。
就像侯老师说自己见过的很多来访者 , 她们一生都在给妈妈提供支持和爱 , 妈妈生命中缺失的爱需要女儿的养育来弥补 , 这时妈妈就变成了孩子 , 而这也就形成了代际传递 , 像一种“命运轮回” 。
母爱|不愿放手的母爱,很可能是孩子一生的灾难
文章图片
3.摆脱不愿放手的母爱 , 从学会分离开始
既然共生依赖的关系 , 是病态的 , 就应该被打破 , 那么 , 作为孩子 , 该怎么摆脱不愿放手的母爱呢?
侯老师在书中给我们介绍了七个步骤:
第一步:分离·保持自己的心理边界;第二步:哀悼·直面失去的母爱 , 找回真实的情感;第三步:自爱·疗愈母爱的缺失;第四步:和解·重建健康的母女关系;第五步:认同·寻找真实的自己;第六步:发展·成为更好的自己;第七步:突破·成为独立而自由的女性 。
在我看来 , 上述七个步骤 , 可以归结为三个步骤 , 即学会设限、接受现实和自我成长 。
母爱|不愿放手的母爱,很可能是孩子一生的灾难
文章图片
也就是说 , 作为孩子 , 想要摆脱令人窒息的母爱 , 首先要学会设限 。
学会设限 , 就是要与母亲做到心理上的分离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