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爱|老知青忆插队:每天又苦又累吃不饱,没人谈恋爱!
50年前 , 他们都是十六七岁的花季少年 , 背着行囊来到这里“上山下乡”;当他们重回这片土地时 , 都已年近花甲 , 容颜已改 。
回忆起当年 , 已经两鬓花白的他们感慨万千 。 有人说 , 那时根本不可能有“小芳” , 不过 , 也有人甜蜜回忆 , 和《山楂树之恋》里的静秋一样 , 在那里遇到了生命中的“老三” 。
本文图片
16岁就到佛冈县龙溪大队插队的仇洁 , 在活动中扎上了两条“知青小辫” , 戴上了当年“光荣务农”的红花 , 给大家朗读了自己插队时的第一篇日记——《广州40万人民欢送我们上山下乡》 。
她说 , 仿佛回到了16岁时的少女时代 。
苦和累插秧割稻挑大粪全干过
“我是1972年8月17日下的乡 。 ”目前在广东省政府秘书处工作的陈海鸥清晰地记得他当年下乡的日子 。 那一年 , 他17岁 , 刚刚从当时的广州第61中学(现为华师附中)高中毕业 , 和21名“战友”一起来到了当年的佛冈县汤塘公社洛洞大队 , 成为一名“插队知青” 。
3年农村生活的各种苦 , 个性乐观的陈海鸥现在概括起来就是“什么都干过 , 插秧、割稻、挑大粪全都干过” 。 “我们全都是在城市里长大 , 从来没有干过农活 。 ”陈海鸥说 , 现在回想起来也没什么 , “生存能力超强”的他 , 不怕干活累 , 也不怕没饭吃 , “山里遍地都是穿山甲” 。
本文图片
最难熬想家想得躲在被窝里哭
“干农活累不是最可怕的 , 最可怕的是没饭吃 , 还有想家 。 ”如今在广东省政府办公厅保卫处工作的潘茂家说道 。 他在1973年跟随一个由2男5女组成的小组来到佛冈县水头公社插队 。 两年的知青生活 , 他印象最深刻的是早上4时就得起床挑土 , 当时佛冈正搞“人造平原” , 要将田里的泥土挑到山上 。
“那时没饭吃 , 稀饭仅一碗 , 还好红薯管够 。 ”他说 , 最难熬的是想家 , 很多人想家想得躲在被窝里哭 。 “十几岁的孩子 , 从来没有离开过家 , 怎么可能不想?天天都在盼邮差来 , 等家信 。 ”
忆当年前途未卜都不想谈恋爱
“大多数知青之间都不会谈恋爱 。 ”潘茂家说 , 那种环境下 , 前途未卜 , 没有什么心思谈恋爱 。 “不会跟当地人谈恋爱 , 因为一结婚 , 回城就麻烦了 , 尤其是女知青 。 ”
本文图片
陈海鸥也说 , 当年大家都年纪小 , 每天又苦又累 , 饭都吃不饱 , 根本没有什么人谈恋爱 。
“两年的知青生活 , 让我学会了坚持、忍耐 。 ”16岁就来到佛冈县水运农场当知青的杨彩云 , 如今已经是几家公司的老板 。 “因为岁月的流逝 , 各自有了不同的人生际遇 , 但对年少时的那一段记忆都是相同的 。 ”
本文图片
在插队的农场 , 漂亮、能歌善舞又写得一手好文章的她 , 遇到了她生命中的“老三” 。 因为都是知青 , 为了“避人耳目” , 他给她写信时 , 总是先用一张信纸写一些平常的话 , 真正想说的话 , 则故意揉成小小的纸团塞在信封的角落 。
【恋爱|老知青忆插队:每天又苦又累吃不饱,没人谈恋爱!】虽然这段感情并没有走到终点 , 但仍然是杨彩云最美好的记忆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人老了,真正的富有,是拥有一个和睦美满的家
- 《今生有你》:谈静老公闹事,儿子生病,她能把一手烂牌打成王炸
- 《今生有你》40多岁被离职的老赵:他的话,揭开职场人的隐痛
- 老板承诺拿下这个500万的大单就奖励40万,我拿下后老板只给15万
- 把公司当家每天10点下班回家,老板也天天夸,年终奖却比别人少
- |63岁大爷相亲:找老伴就是图感情和陪伴,要和我谈钱是不可能的
- 人老了,别太精明,笨一点是福气
- 很多人都这样觉得 71岁大爷说“退休之后,一定要留钱养老
- 爱情 人老了,别太精明,笨一点是福气
- 老同学发来 “一个群的短文” !说得太好了,值得一读~有群的都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