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芝心理|心理学:畸形饭圈文化形成的内在逻辑,它对社会的危害性是什么( 二 )


还有一些被造出来的新词 , 比如妈粉、女友粉、唯粉这类词语 , 就会让粉丝有了身份认同感 , 让自己更加能够代入这个社会角色 , 去完成自己角色所担当的职能 。 只要加入同一个偶像的饭圈 , 就会让粉丝有种找到了组织 , 在同一个圈子有了归属感和认同感 。 这样的感觉对于在现实生活中不被认同的人来说 , 确实是种治愈 , 会让他们欲罢不能 。
再说说爱豆养成类综艺 , 比如偶像练习生 , 创造营 , 青春有你 , 都是你一票我一票投出来的爱豆 , 这里我们暂时撇开普通人 , 普通人很难做到为了自己喜欢的爱豆每天准时投票 , 打榜 , 刷热搜 , 控评 , 或者集资买节目冠名商的奶 , 只为了多一张投票资格 。 但是饭圈的粉丝会把这些都做了 , 只感叹袁隆平老爷爷让他们吃得太饱了 。
为什么粉丝们会如此狂热呢?这要追溯到日本娱乐圈 , 当年AKB48就以人数多(能涵盖各种喜好人群)、爱豆养成系、淘汰类选举投票的经营模式圈到了大量的现金 。
之后这样成功的模式就被韩国娱乐圈学去了 , 便办起了《Produce 101》(创造营101)这类养成系综艺 , 曾被质疑抄袭AKB , 但是他们却不承认 。 为了赚快钱 , 把练习生改成了一年就换一批全新的人 , 但是其经营模式完全没变 , 还是人数多、养成系、淘汰类选举投票 。
而这种模式的造星运作方式 , 让粉丝们有了偶像们是自己一票一票投出来的深入参与感 , 拉近了偶像与自己的距离 , 而自己对偶像有决定TA是否能成团的主导权的错觉 。 人一旦有了权力 , 大脑就能体会到权力带给自己的快感 , 让自己越陷越深 。
这是深谙心理学和资本市场规则的日本娱乐圈资深人士 , 研究出的爱豆打造(圈钱)模式 , 韩国抄了但没完全抄会 , 于是爆出了选票造假事件 。 而我们的资本尽管买了韩国节目的版权 , 却只想着捞多点再捞快点 , 在投票机制中加入了买冠名商的奶 , 能无限多得选票的规则 , 于是就有了倒奶事件 , 成为了浪费粮食的元凶 。
然而是饭圈粉丝们天生就会这种集资、打投的方式吗?并不是 。 韩流的文化入侵让粉丝们有样学样 , 资本把这种大逃杀、割韭菜式的疯狂圈钱模式披上了一层偶像爱豆的华丽外衣 , 让粉丝们嘴上喊着割割 , 心甘情愿地被割 。
基于外貌主义、神化爱豆、潜在邪教性质、沉没成本、深度参与感、身份认同感以及资本运作下的套娃圈钱模式等等的原因 。 这背后的精心计算、步步为营、层层枷锁(一环扣一环)都会让粉丝容易沉迷偶像而不自知 , 盲目崇拜 , 导致认知扭曲 , 这些就是饭圈文化如今变得畸形的内在逻辑 。
什么事情一旦畸形了 , 就会带来危害 , 而饭圈也逃不过这个规律 。 那么它的危害性在哪?
刚才我也说到如果爱豆没有引导正面的价值观 , 饭圈就容易变成邪教 。 这话怎么理解呢?爱豆如果没有引导粉丝理性追星 , 粉丝就容易变得狂热 。 因为人一旦疯狂迷恋上了某个人 , 对于TA的看法就会变得有失偏颇 , 失去客观的判断 , 从而产生偏见 。 只要形成了带有偏见的这种思维模式 , 人就容易在看待其他事物的时候也带有偏见 。
在现实生活中 , 偏见是引起歧视的根源 。 我们会发现 , 往往性别歧视的人群 , 他们通常也多少会有些地域歧视、种族歧视、外貌歧视、体型歧视、年龄歧视 , 等等 。
而这些歧视除了会给社会带来不稳定的因素 , 从群体内部形成各种对立以外(有没有发现近年来男女对立、容貌焦虑的情况变多了?) , 还容易让人变得反智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