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意失荆州歇后语下一句 什么大意失荆州歇后语( 二 )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为安抚关羽的情绪,刘备还特意派人去荆州宣布对关羽的任命,主要还是去做关羽的思想工作 。史书中对关羽大加夸赞,可他也有点过于骄傲,并且还有一点“娇气”,受不了一点的委屈 。作为镇守荆州的主帅,这种缺陷无疑是致命的 。关羽的确是忠义无双,可这也是一把双刃剑,正是这种性格导致他的“傲与骄” 。
不懂得与下级相处从关羽生平的战绩来看,他的军事素质毋庸置疑是相当过硬的 。关羽的声望达到巅峰,还要追溯到他生擒于禁时期,史书中记载他当时是“威震华夏” 。胜利纵然是好,可胜利者若被冲昏头脑,做出未经思考的决定,其结果必定是毁灭性的 。襄阳、樊城等地被关羽围困后,他的信心大增,并未察觉到危机的存在 。在对外方面,关羽固然是无敌的,可危机恰恰来自于内部 。主力部队北上,后方空虚乃是兵家大忌,若必须如此,前提是要做出周全的安排,保证后方不会遭到偷袭,可关羽却在此环节出了问题 。

大意失荆州歇后语下一句 什么大意失荆州歇后语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当时留守荆州的有糜芳、傅士仁等蜀汉高级官员,他们都是刘备最信得过的下属 。但关羽却觉得这些人根本信不过,史书上还记载,糜芳与关羽虽然一起共事,但二人的关系却并不好 。傅士仁是关羽的直系下属,书中却记载“与羽有隙” 。糜芳和傅士仁都与关羽不和,关羽也好像看不起这两个下级 。北伐开始后,糜芳和傅士仁除了留守外,还负责前线的军需保障 。由于供应的不太及时,关羽为此很生气,还扬言“还当治之” 。关羽的行为让他们二人深感畏惧 。
大意失荆州歇后语下一句 什么大意失荆州歇后语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三国时期,荆州为兵家必争之地,东吴一直想将蜀汉“借”走的荆州要回去,可时局所迫,他们只能采取一些非常手段 。趁着关羽北伐,东吴抓住这次重要机会,于是秘密派出军队,他们察觉到关羽与下级的关系非常差,于是以此为突破点,将糜芳和傅士仁全都劝降了 。最后留守荆州的官员叛变,导致关羽的后院失火,最终酿成大祸,荆州之地尽失,关羽也因此被杀 。
重大决策不请示上级在关羽北伐前,江汉地区的汛期开始,荆襄地区发生了比较严重的水灾 。曹魏在荆州主要的据点襄阳和樊城都遭遇大水,关羽抓住了这个出击的好机会,于是决定北伐 。早在关羽做决定前,诸葛亮已经有过非常详细的规划,他认为必须联合出兵,汉中的军队和荆州的军队一同出发,前提还是曹魏内部发生变故,如此才可能有胜算 。诸葛亮的担忧并不是没有道理的,尽管当时刘备已经建立蜀汉,但其实力与曹魏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的 。在劣势的情况下想要赢得战争的胜利,必须要有天时地利人和齐备才行 。
大意失荆州歇后语下一句 什么大意失荆州歇后语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心急的关羽不想一等再等,在北伐条件尚不成熟的情况下,关羽直接命南郡太守糜芳、将军傅士仁分守江陵和公安,自己则率领主力部队北上攻打襄阳和樊城 。值得注意的是,当时距刘备在汉中称王仅一个月,蜀汉的发展尚未进入正轨,关羽则在作出重大决策前不请示上级,荆州如此重要的地方,其行动竟然如此随意 。根据史书记载,关羽开展的北伐战争已经搅得天翻地覆,可汉中、成都方面却丝毫没有动静 。由此可见,当时蜀汉高层是不知道这次行动的,关羽的北伐可能是先斩后奏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