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出“五服”,就不是亲戚,你知道“五服”是什么吗?
我们有时候对概念有些模糊或混淆 , 其实 , 简单来说 , 五服即九族 , 九簇即五服 。 也就是说 , 从亲属关系方面来说 , 五服是在九族的范围之内的 , 一个人往上五代、往下五代、往左五代、往右五代 , 就是五服 , 所谓“亲不过五服” , 就是这些亲属关系 , 因为自己居中 , 上下左右五服关系的人 , 就是九层 , 也即九族 。 因此 , 在中国的一些地区 , 流行着一个说法 , 说若是出了这“五服” , 便不是亲戚 。 这样去理解“九族”和“五服” , 就要简单多了 。
文章图片
那么 , 古人为什么要弄个五服来磨人呢?这与古人的丧葬习惯和丧葬文化有关 。 在古代 , 人们死了亲人以后 , 为了表达对亲人的哀思 , 往往要穿一种特制的衣服 , 叫做丧服 , 或说孝服 。 然而 , 最早之所以穿丧服 , 却并不是这个意思 , 因为远古的人们认为人死以后 , 灵魂还在 , 死者的灵魂可能祸及生者 , 会勾了去 , 特别是那些有过错的子孙 , 死人会用灵魂给他们以惩罚 。 所以 , 为了逃脱这种惩罚或灾祸 , 人死了以后 , 死者的亲属或采取出处躲藏的办法 , 或穿一种特制的衣服 , 让死者的灵魂认不出来 , 来逃脱这种可能的灾祸或惩罚 。 实际上 , 这个丧服就是一个生者让死者灵魂认不出来的护身服 , 随着时间的推移 , 这种特制服装 , 就成了丧服、孝服 。 据史料记载 , 西周的时候 , 就有了丧服 , 文献中称为“素服” 。 到了春秋时代 , 亲人去世 , 亲属穿丧服渐渐成为了一种丧礼制度 。 然而 , 春秋时期 , 礼崩乐坏 , 子弑父、弟弑兄这种有违道德的现象层出不穷 , 表现在礼仪上 , 还有对丧葬制度的破坏 。 于是 , 儒生以天下为己任 , 去修复丧礼制度 , 这种修复 , 实际上既有修复 , 更有完善 , 所以在他们的努力下 , 制定出了一套十分完整的五等丧服制度 。
文章图片
所谓五等丧服制度 , 实际上就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 , 按照血缘的远近 , 划分出五个不同的居丧服孝的等给 , 即:五世九族 。 如何计算呢?那就是从本人开始 , 向上四世 , 包括高祖、曾祖、祖父、父亲;向下四世 , 则是子、孙、曾孙、玄孙;横向往左四层 , 则是姊妹、从姊妹、再从姊妹(同一曾祖)、族姊妹(同一高祖);横向往右四层 , 则是兄弟、从兄弟、再从兄弟(同一曾祖)、族兄弟(同一高祖) , 这就是五等丧服礼仪制度 。 五等丧报制度 , 即是依据上下左右这种纵横血缘远近关系而确定的 。 这种制度 , 把上下左右所有属于这个范围之内的亲属 , 全部纳入了这个严密的关系网 , 目的有二:一是维护宗族关系 , 抱团成利益关系;二是以礼仪规范每个人的道德行为 , 使其在这张关系网中发挥自己的道德作用 。 正因为这两个目的的共同性和延续性 , 便使这种五等丧服制度受到家族人员的极大重视 , 也极力维护 , 因此两千多年以来 , 很多制度因时间的推移而发生了许多变化 , 甚至消亡 , 唯有这五服制度保持了完整性和固定性 , 以至于今天 , 人们仍把五服当作亲属关系的通常标准 , 所谓“亲不过五服” , 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
文章图片
【为什么出“五服”,就不是亲戚,你知道“五服”是什么吗?】对于亲属关系跨过了五服的 , 便不要求为死者服丧 , 名称上叫做出服 , 也叫出五服 。 一般情况下 , 关系出了五服的男女 , 才可以通婚 , 否则即视为近亲结婚 , 容易带来不可逆转的严重后果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付出过才知道,这三种人,不值得放在心上
- 林庆昆|《完美伴侣》“离婚了,我就没有家了!”林庆坤为何是这个反应?
- 为什么要学会放手?是为了放过自己
- 张萌:走出人生至暗时刻,我有三大方法
- 经常在办公室讽刺我们的女同事,净身出户了,如今送外卖为生
- 生活听语兮:大声说爱你,喜欢就大胆说出来
- 真正的友情,从不喧哗
- 熬出来的人,逼出来的本事!(透彻)
- 深圳宝山技工学校│有些事,说出来,那都不是事!
- 怎么放下一个很爱的人,如果你还没放下,不妨也可以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