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中国第一精英家庭”的教育:爱而不溺,独而不孤( 三 )


然而,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是适得其反,孩子不仅不能如父母所愿,还会让亲子关系陷入僵局,甚至,孩子的人生失去快乐 。
就如《积极心理学期刊》中曾刊登的一项研究:
家长过强的控制欲对孩子幸福感造成的负面影响,堪比失去至亲所产生的负面影响 。
梁启超|“中国第一精英家庭”的教育:爱而不溺,独而不孤
文章图片
因为不曾被父母适度放手的孩子,感觉不到父母的信任,从而无法拥有自信力,这样的孩子,终其一生,也很难获得真正的快乐 。
梁启超|“中国第一精英家庭”的教育:爱而不溺,独而不孤
文章图片
指引的路,让孩子拥有生长力
爱而不溺,放手却不放任 。
这便是梁启超在教育中的“度”,如他所言:
“爹爹虽然是挚爱你们,却从不肯姑息溺爱,常常盼望你们在困苦危险中把人格能磨炼出来 。”
是的,梁启超尊重孩子们的选择,但也会给予孩子引导,或者说是建议.
梁启超|“中国第一精英家庭”的教育:爱而不溺,独而不孤
文章图片
他会建议长子梁思成,所学不要太专,“分出点光阴多学些常识,尤其是文学或者人文科学”;
他会在孩子回国时,为回国的行程提一些意见,去瑞士看“天然之美”,去意大利看“文艺复兴时期的美”;
他还会在困难来临时,告诉孩子“处忧患是人生幸事,能使人精神振奋,志气强立” 。
在这样的指引下,孩子们享受爱与自由的同时,也免去了很多浅层次的“撞南墙”,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做正确的事情 。
包括孩子们的婚姻,梁启超的做法放在现在,也颇为流行 。
在那个新旧文化剧烈碰撞的时期,“包办婚姻”势必让人排斥,往往会惨淡收场,如徐志摩和张幼仪;然而自由恋爱也未必能获得完美结局,如张爱玲和胡兰成 。
梁启超|“中国第一精英家庭”的教育:爱而不溺,独而不孤
文章图片
为了让孩子获得真正的幸福,梁启超想出了一个办法:
“我留心观察看定一个人,给你们介绍,最后的决定在你们自己,我想这真是理想的婚姻制度 。”
梁启超|“中国第一精英家庭”的教育:爱而不溺,独而不孤
文章图片
如梁思成和林徽因的美满婚姻,便是在梁启超安排的“相亲”中成就的 。
当然,梁启超为孩子提出的意见可以得到重视,离不开心理学中的“超限效应” 。
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曾在教堂听牧师的演讲,一开始,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准备捐款;十分钟后,马克·吐温开始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点零钱;又过了十分钟,马克·吐温决定一分钱也不捐 。
【梁启超|“中国第一精英家庭”的教育:爱而不溺,独而不孤】终于,牧师讲完了,马克·吐温不仅没有捐钱,还从盘子里偷了两块钱,以表达自己内心的愤怒 。
这一幕像极了因父母过度唠叨而产生叛逆感的孩子 。
梁启超|“中国第一精英家庭”的教育:爱而不溺,独而不孤
文章图片
我们在给予孩子建议时,一定要注意“适度”,避免因为行为过度,或者语言过激,而引起孩子内心的不耐烦,甚至激发出反抗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