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过马路|无锡唯一的明代园林 风光不输苏州名园 乾隆题诗169首却少有人知


我在过马路|无锡唯一的明代园林 风光不输苏州名园 乾隆题诗169首却少有人知
文章图片
我在过马路|无锡唯一的明代园林 风光不输苏州名园 乾隆题诗169首却少有人知
文章图片
我在过马路|无锡唯一的明代园林 风光不输苏州名园 乾隆题诗169首却少有人知
文章图片
我在过马路|无锡唯一的明代园林 风光不输苏州名园 乾隆题诗169首却少有人知
文章图片

说到江南园林 , 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应该是苏州 , 苏州园林以其高超的造园艺术手法 , 堪称江南园林中的翘楚 , 在民间素有“江南园林甲天下 , 苏州园林甲江南”之说 。 不过在江苏无锡 , 也有一座江南古典园林 , 它不但能比肩苏州园林 , 还是江南四大名园之一 。
无锡 , 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和历史文化名城 , 从穿城而过的古运河到代表吴文化底蕴的古镇、园林 , 千百年来无锡以其迷人的江南风韵 , 吸引了无数游客 。 来到无锡 , 最值得一看的园林 , 是坐落在惠山东麓 , 与南京瞻园、苏州留园、拙政园齐名的寄畅园 。
寄畅园 , 又名“秦园” , 最初为附近惠山寺的僧舍 , 明嘉靖初年(1527年) , 兵部尚书秦金告老还乡后购得此处房产 , 修建成私人园林 , 因秦金号凤山 , 故命名为“凤谷行窝” , 以此表达一种追求隐逸的山林野趣 。
1591年 , 秦金的后代 , 湖南巡抚秦耀因朝政失意 , 罢官回乡 , 他寄情于山水之间 , 故取王羲之《答许掾》:“取欢仁智乐 , 寄畅山水阴”的诗意 , 改园名为“寄畅园” 。 1952年 , 秦氏后人秦亮工将寄畅园献给国家 , 经过相关部门的整修保护 , 逐渐恢复了古园的风貌 。
【我在过马路|无锡唯一的明代园林 风光不输苏州名园 乾隆题诗169首却少有人知】
寄畅园不同于建在城市中的苏州园林 , 它位于惠山东麓 , 借惠山为屏障 , 引二泉之水源 , 既具有江南园林曲屈宛转、布局巧妙的特色 , 又融合自然 , 通过借景隔景的高超造园手法 , 达到天地人合一的境界 , 堪称一幅“淡抹浓妆总相宜”的山水画卷 。
相比苏州拙政园的奢华 , 寄畅园虽然规模不大 , 却真正做到了移步换景 , 处处皆有景 。 据介绍 , 园内的假山出自明末清初著名叠山匠师张南垣之侄张钺之手 , 与锡山、惠山之势衔接 , 山上还遍植参天古树 , 令人仿佛真的行走在山间幽谷中 。
此外 , 造园师还利用叠石的高差 , 从惠山引泉水入园 , 营造出长达36米的“八音涧” 。 这条由黄石叠砌而成的石涧 , 因水流处宽窄不一、深浅交替 , 跌落成瀑 , 形成8种不同的声音 , 宛若“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发出的八音 , 因此得名“八音涧” 。
寄畅园能够声名远扬 , 主要是因为清朝康熙、乾隆二帝数次下江南时都曾在这里歇息 。 据记载 , 康熙和乾隆六下江南 , 分别到访寄畅园七次 , 在园林大门附近的墙上可以看到2块匾额 , 分别为康熙皇帝题写的“山色溪光” , 和乾隆皇帝题写的“玉戛金枞”(玉戛指流泉 , 金枞指假山) 。
乾隆皇帝在评述江南园林时认为:“江南诸名胜 , 唯惠山秦园最古” , 据统计 , 他创作的关于寄畅园的诗篇多达169首 。 值得一提的是 , 乾隆皇帝还以寄畅园为蓝本 , 在颐和园万寿山东麓仿建了惠山园 , 对它的钟爱可见一斑 。 景区地址:无锡市梁溪区惠河路2号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