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我父母的三次离婚( 三 )


回忆旧时光 , 母亲看向父亲的目光都些微微的仰视 。 他是婚姻和家庭里的主导者 。 职称达到三级研究员(相当于大学教授级别)的父亲 , 在老单位仍算得上“有头有脸” 。 那时的年轻人 , 正流行起一种“在贫穷中摆阔气”的心态 。 在家里 , 父亲找大哥借了2000块 , 买了21英寸的长虹电视 , 又买了茶几、书柜 。 他们在1991年5月8日办理结婚 , 12月20日办了婚礼 。
母亲还记得 , 父亲是第一个买回8000块海尔空调的研究员 , 我们是第一个拥有电瓶的家庭 , “谁家没电了 , 都要到我们这来借 。 ”后来 , 父亲又第一个买上了“网络猫”(路由器) 。 母亲在端口接上四条网线 , 从窗户外伸出去 , 连接到楼里四户朋友的家中 。 这样 , 她的每个朋友都能有一个房间得以联网 。
90年代的日子如一艘小船 , 在固定流向的江水中向前 , 直至触礁 。 在我出生七年后的2005年 , 父亲出轨了 。
做科研工作的父亲 , 是个热情、乐观、爱美的老知识分子 。 2005年前后 , 市面上正流行一种由“锐意进取的气质型白领”做女主的电视剧 。 父亲说 , 当时他与母亲的生活按部就班 , “传统、朴实” , 而电视剧中展现了另一种“理想” , 一种“知识分子生活中从未有过的女性形象” 。
80年代末 , 农村出身的他从一本大学的硕士毕业 , 入职了研究院 。 科研工作者讲究“三出”:出成果、出人才、出论文——父亲认为自己一项不落 。 30岁出头时 , 他已在自己的研究领域被称为专家 , 当过所长 。 退休前3年 , 他数着自己的省级获奖 , “超过10项 , 省里能超过我的不到10个 。 ”
可父亲始终赚不了钱 。 90年代 , 院里不少研究所开始市场化改革 , 有了绩效评估 。 父亲所里的体制却停滞不前 , “做多做少一个样” 。 他考虑过下海创业 , 却发现自己性格单纯 , 难以应对商场 。
父亲出轨时 , 我七岁 , 读小学一年级 。 女人住在对面的楼上 , 红棕色齐耳发 , 齐刘海 , 红唇 , 嘴角一颗黑痣 , 做着生意 , 神色间有种母亲没有的精明 。 她是父母共同的同事 , 有个常年在外地的丈夫 , 还有个上初中的女儿 。
最开始 , 女人是叫父亲去她家修灯泡 , 电话直接打到家里的座机 。 后来 , 电话来得越来越频繁 。 “陈哥陈哥 , 来看看我们家装修怎么样 。 ”那天 , 母亲就在家里 , 父亲出了门 , 快到12点还没回来 。 母亲打了几个电话 , 没接 , 她又发去一条信息:五分钟 , 你再不回来 , 脱不了干系 。
12点 , 父亲回家了 。 紧随而来的 , 还有女人打到家里的电话 。 母亲接起来 , 听见她语气高傲:我找陈实 。 母亲冲出房间 , 爬上对面的楼就给了她两耳光 。 女人说 , 父亲跟她发生了关系 , 要对她负责 , 否则就去公司找他麻烦 。
父亲承认 , 这次出轨是“疯狂的行为” , 并非是和母亲的生活不好 。 但“当你遇到一个更加理想的、做梦都希望的模式的时候 , 你就会去努力一下 , 九头牛都拉不住” 。 在一起后 , 父亲才发现 , 女人私下里刻薄、自私 , 只有对外才展现出电视剧中那种温婉睿智的白领气质 。 他的“理想”破灭了 。 与此同时 , 父亲的出轨 , 也让母亲的幸福如悬崖上脱轨的火车般突然坠落 , 掉进一场被动的、无从抵抗的噩梦 。
离婚后 , 大学的前男友找到母亲复合 , 母亲答应了 , 却仍然忘不了父亲 。 一次 , 母亲买了电视 , 父亲来帮忙安装 。 前男友下班回来 , 看到父亲在家 。 魁梧的男人抓住高瘦的父亲 , 衣领一提 , 把他摔到地上就打 。 母亲尖叫起来 。 外婆在房间 , 看见父亲高挺的鼻梁下 , 鲜血汩汩流出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