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年轻人的爱情不再浪漫( 二 )
为什么现在搞浪漫越来越难了?
01 一个人的浪漫 , 比两个人的浪漫要更加正义
在当代 , 浪漫的神秘被抹杀了 。
浪漫的发生可以用生命科学原理来解释 。 比如恋爱时 , 大脑中血清素、多巴胺、去肾上腺素会明显升高 , 有证据表明 , 在浪漫关系中 , 催产素浓度可以预测情侣身体接触的频率、已婚夫妇的关系质量 , 以及正在约会的情侣恋爱关系的成功率 。 浪漫被还原成大脑中无意识的化学反应 , 有人甚至声称天生浪漫由基因决定 。
心理学则发明了「人格」的概念 , 使用这一理论工具可以评估、预测两个人的兼容度 , 爱情变成匹配度测试 , 特定人格在爱情中有什么反应和优缺点 , 理论框架早就写得明明白白 。
理性计算的最新进展是 , 有一大部分年轻人不愿意和真人谈恋爱了 。 还有什么比订制的伴侣更符合自己的指标呢?「和纸片人谈恋爱」、「追星恋爱」、在淘宝上购买虚拟恋人服务、在交友软件上找人来陪……年轻人把谈恋爱当作一项针对孤独的解决方案 , 而非为了爱慕对象甘愿磨合、冒险、忍受痛苦的过程 , 本质上 , 和饿了就打开外卖软件没有区别 。
本文图片
但是理性不能完全排除风险 , 尤其在消费社会人们的兴趣也更容易变动 , 没有人可以承诺保持稳定的「个性」 。 也永远有更新的话题可能引起纷争 , 最典型的就是追星、女权 。 而经过理性选择所遭遇的失望可能更不好受 。
或许可以说 , 如今的年轻人对爱情有一种轻微的过敏症 。 他们变得更加自我和更加合法地自利 , 社会鼓吹的是「在亲密关系中要说出自己的感受 , 不要吃亏」 , 牺牲、奉献、放低自我的浪漫叙事不受欢迎 。 这样一来 , 一个人的浪漫比两个人的浪漫仿佛要更加正义 , 除此之外 , 现代人把浪漫扩大到爱情之外的其他领域 , 数学、宇宙、大自然 , 什么都可以浪漫 , 除了亲密关系 。
比起转瞬即逝的爱情 , 浪漫更常被用在更遥远、更客观、更能阐述/投射自我的对象上——说宇宙浪漫 , 不至于有人驳斥你天真、矫情 。
02 人们更容易买到浪漫套餐 , 也就更难感受到浪漫
现实中的烂漫容易落空 , 因此人们可能转向更低成本的「浪漫密集型消费」 。
《阅读浪漫小说:女性 , 父权制和通俗文学》一书指出 , 20 世纪的主妇们正是出于对现实不满 , 才有了阅读浪漫小说的习惯 。 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写实的通常是不浪漫的 , 恰恰是现实中稀缺的东西才能制造浪漫 。 一旦故事情节太过接近于日常生活 , 浪漫小说里逃避现实的作用就不复存在了 , 也就不够浪漫了 。
因此 , 许多浪漫文艺作品几乎别无选择 , 只能背叛现实 。 爱情故事于是奔向现实的两个极端:奔放的 , 如霸道总裁文学及甜宠剧中 , 用浪漫的元素、浪漫的符号来再现浪漫 , 将「糖分的程度无限细分、节节升级」 , 用譬如牵手、接吻、壁咚、生日惊喜、女生不小心撞见男生赤裸上半身等种种桥段 , 精准进行高剂量撒糖(反过来就是发刀子) , 来刺激观众的荷尔蒙 。 而内敛的就让关系永远停留在暧昧阶段 , 让观众自己脑补 。
本文图片
以巫哲《撒野》为代表的救赎文学 , 花大篇幅描述校园学习生活和对原生家庭阴影的克服 。 看似贴近真实生活 , 有对贫穷、经济问题的考察 , 但潜台词依然在说:对于真正浪漫的、真正相爱的两个人来说 , 没有不可克服的困难 。 对于浪漫主义而言 , 倘若这样的现实困难真正存在 , 就会安排一场死亡或消耗病(最著名的就是肺结核) , 比如《罗密欧与朱丽叶》《茶花女》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女人,永远不要羡慕别人的生活
- 马斯克给年轻人的忠告:这3个,孩子越早知道越好
- 人生最重要的不是爱情,而是认真生活的心境
- 《今生有你》40多岁被离职的老赵:他的话,揭开职场人的隐痛
- 不爱加班是时代进步,尊重年轻人的时间!曹德旺站在了年轻人这边
- 过年 “你媳妇回娘家过年,咱家20来口人的年夜饭谁做”“我没媳妇了”
- 爱情 图钱和不图钱的女人,在男人心里是怎样的位置?两个男人说了实话
- 爱情 人老了,别太精明,笨一点是福气
- 本文转自:安徽共青团一个人的风景依旧灿烂。|学会和自己在一起也挺好
- |“他有太太,我有先生了”:女人嫁给爱情到底有多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