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这条路 , 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好走 。
在每一个角色中沉淀自己
海清在北影的日子 , 一点都不好过 。
大一的时候 , 她体重130多斤 , 套着牙箍 , 在美女如云的北影校园里 , 海清仿佛是个小丑 。
后来在综艺里 , 海清回忆那时候的自己“简直没脸看” 。
眼看身边的同学一个接一个接到片约去拍戏 , 自己却无人问津 , 海清的心里满是焦虑 。
幸好她遇到了一位好导师 。
黄磊看到了海清身上的潜力 , 所以对她异常严格 。 逼着她看书 , 逼着她练功 , 带着她参加话剧演出 。
本文图片
图片来源:微博@海清
得到黄磊重视的海清 , 瞬间像是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只要能有证明自己的机会 , 那就得拼命 。
大三那年 , 海清不是在排练话剧演出 , 就是在练功房埋头苦练 , 日日夜夜不给自己休息的时间 。
这种长时间的身体高负荷运转 , 海清的体能根本承受不了 , 最严重的一次 , 她直接在舞台上昏了过去 。
考虑到海清的身体状况 , 黄磊拒绝让她出演话剧《雷雨》的最后汇演 , 海清却直接表态:“我愿意死在舞台上 。 ”
后来 , 杨紫在一次采访中也说 , 刚入学的时候 , 就听说过海清大师姐“吐血”练功的故事 。
本文图片
图片来源:《非常静距离》
海清就像她自己说的那样——像是一条冲出栅栏的疯狗 。
在她看来 , 只要没人拦着 , 做什么都要义无反顾 。 而肯吃苦 , 仅仅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 。
演话剧的这几年 , 也是海清演技提升最快的一个阶段 。
那时候她不接外面的戏 , 也不想着赚钱 , 一心扑在话剧上:研究剧本的每一个人物 , 琢磨每一个眼神和动作细节 , 把角色都吃进身体里 , 成了一个“着了魔的疯子” 。
苦吗?苦 。 但一切都值得 。
几年的沉淀 , 为她的演员路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
她说:“人生就是忍耐 , 不停地忍耐 , 不停地努力 , 等到机会降临的时候 , 奋勇而上 。 ”
功夫不负有心人 , 毕业5年后 , 机会终于来了 。
2006年 , 《双面胶》这部剧迟迟未定女主 , 黄磊直接向编剧推荐了海清:“她真的演得很好 。 ”
本文图片
图片来源:《双面胶》
果然 , 剧一播出 , 那个在剧中泼辣有心机的“麻辣媳妇” , 让海清一夜爆火 。
29岁的海清 , “出息了” 。
随后在《蜗居》《媳妇的美好时代》中 , 海清都以她出色的演技演活了每一个角色 , 彻底征服观众 , 被大家誉为“国民媳妇” 。
本文图片
图片来源:《蜗居》
十几年来 , 海清在她的生活剧领域里 , 脚踏实地 , 稳扎稳打 。
只是渐渐地 , 海清的戏路似乎被限制了 , 在她的身上 , 无论扮演什么角色 , 总能看到“国民媳妇”的影子 。
她拒绝、厌恶这样的固化 , 她反思 , 并开始寻求突破 。
在稳定中突破自己
2018年 , 海清把角色从婆婆妈妈的琐碎里转移到了战场 , 她出演了《红海行动》中一名勇敢的战地采访人员 。
在非洲恶劣的环境下 , 海清的脸被毒虫咬烂;荷枪实弹的拍摄中 , 海清差点被土活埋;一场从沙漠山坡上滚下来的戏 , 海清把石头从身上拿掉时 , 血肉和土灰黏到了一起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从“国民媳妇”到乡野村妇,网友直呼“换脸”:真正的实力,无需外表做衬
- 洛林·托马斯|澳大利亚“鬼镇”最后一人将被驱逐,仍有游客舍命前往打卡自拍
- 结婚|为什么当代年轻人“怕”结婚?两个原因,太现实
- 《冰雨火》阿坤失去亲生骨肉才懂,“老丈人”万贺达为何不待见他
- 心理学|“螃蟹效应”:被别人诋毁时,最好的回应
- 本文转自:新华日报连日来 漫·议|迎新“盲盒”,传递的不止是惊喜
- 孩子|“我是钢琴班老师,不建议普通家庭孩子轻易学钢琴,性价比太低”
- 01曾经听过这样的一句话:“在所有尘封往事开启的那一刻里 当你遇到让自己产生兴趣的东西时,你就会感到很高兴
- 戴安娜|外婆拔“刀”,母女只剩命苦!记戴安娜这位同在宫里的亲戚!
- 提到“好色”这个词 不要再被对方的虚情假意所蒙骗,记住要好好地保护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