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小菁说说|我发现很多司机都不会使用“外循环”,轻则增加油耗,重则影响健康!( 二 )


如果汽车所处环境很好 , 空气质量非常好 , 那么2万公里换一次空调滤芯也没事 。
人最伟大的地方在于会思考 , 更换空调滤芯的频率应该根据汽车使用环境而定 。
继续说外循环原理 , 现在汽车都是默认外循环 , 即使我们没有主动开启外循环 , 汽车行驶时也能感受到有风吹了进来 。
外循环就好比把房屋窗户都打开了 , 空气快速流动形成了风 , 同时换了新鲜空气 , 空气质量好了 , 待在屋内也要舒服一些 。
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要开窗通风?
有人说:“有风凉快” , 还有人说:“勤换空气对身体好 , 不然太闷了!”
这两句话都对 , 开启外循环就和我们平时开窗通风一样 。
什么时候开窗通风 , 什么时候关窗挡风 , 把握好时机很重要 。
什么时候该开外循环?外循环开启后 , 车内与车外空气保持流通 , 我们就该考虑车外的空气是否有利用价值 。
例如 , 汽车暴晒了很久 , 车内空气温度最高可达50℃以上 , 车内空气就要比车外空气温度高 。
错误的做法:很多人选择直接开启空调 , 虽然可以达到降温的目的 , 但是速度会很慢 。
1、冷车启动会导致发动机功率不足 , 空调无法全功率运转 , 不仅影响制冷效率 , 还会影响汽车动力、增加油耗 。
2、内饰经过暴晒后 , 将产生大量甲醛等有害气体 , 尤其新车更为严重 , 如果长期处在这样的环境 , 不利于身体健康 。
正确的做法:首先 , 应该打开前后门 , 通过来回开车门的方式加速车内空气流通 , 最大程度地把车内的热空气和有害气体排出去 。
然后 , 启动车辆、打开外循环 , 让车外空气进入车内 。
最后 , 当车外温度和车内温度一致时 , 此时发动机已经处在最佳状态 , 关闭外循环、打开空调和内循环 。
按照这样的方法 , 不仅制冷效果好 , 也更加节省油耗 , 更重要的是有利身体健康!
例如 , 在城里行车遇到拥堵时 , 或车外空气质量较差时 。
空气质量差 , 我们在家里都知道把窗子关起来 , 当车外空气质量差时 , 正确的做法就是立刻开启“内循环” 。
大家有没有发现 , 有些人的车内充满了汽油味(尾气味) , 要么就是不知道有“内外循环”这个功能 , 要么就是在堵车或加油时开启了外循环 。
错误的使用“内外循环”功能就会让车内充满了尾气味 , 影响乘坐体验不说 , 更是让人头晕犯恶心、影响身体健康!
要灵活运用内外循环 , 切记不可长时间使用“内循环”!开车不应该只考虑车外空气质量和车内空调温度 , 更应该考虑的是“车内空气质量”!
《公共交通工具卫生标准》规定:旅客列车车厢、轮船客舱、飞机客舱等场所的二氧化碳浓度不能超过1500ppm 。
“国际自动机工程师学会”曾做过一项测试 , 研究发现:当车内乘坐4个人 , 30分钟左右车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就会达到3000ppm , 远超刚才所说的标准 。
车内同时乘坐4个人挺普遍的 , 关闭车窗、只开内循环 , 超过30分钟车内二氧化碳浓度就超标了 。
如果过长时间处在二氧化碳浓度超标的环境中 , 要说缺氧窒息就有些夸张了 , 但是会加速疲劳驾驶的速度 , 严重情况下就会因为疲劳驾驶导致事故 , 造成严重的后果 。
高速行驶时 , 是否需要打开外循环?我们了解内外循环的原理之后 , 也了解正确使用内外循环的方法 。
现在再来看“高速行驶时 , 为何不能打开外循环?”显然这句话是错误的!
正如上面所说的 , 长时间开内循环会造成车内二氧化碳浓度超标 , 从而造成一系列后果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