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的年龄焦虑这么严重?
本文图片
我们这一代年轻人 , 真的是无时不刻在释放焦虑 。
回想一下 , 多数人的人生轨迹可能是:
十七八岁什么也不懂的时候就要去高考 , 报志愿 , 去选择自己的一部分未来 , 复读一次以上的话就会觉得自己跟周围的人格格不入;
十九二十岁刚刚成为一个成年人不久 , 就要开始准备实习 , 考研 , 继续选择自己的一部分未来;
二十一二岁就要开始找工作考研考编考公 , 甚至早婚早育;
二十四岁还没有稳定的工作和学业的话就会成为“公认的”废物 , 考研三战四战的话就会犹豫自己年纪是不是太大还应不应该继续读书;
二十五六岁的时候就会被家里人觉得“你年纪有点大了该找对象了” , 然后就会给你介绍对象逼着你去相亲;
二十七八岁还不结婚就会被家里人觉得“你思想是不是有点问题” , 然后开始疯狂催婚;
结婚一两年内还没有孩子就会被催生 , 三十岁之前一定要有家有业有车有房;
假定我们能活到七八十岁 , 那么剩下的这四五十年又该干什么呢?
日复一日地工作到退休 , 在这期间供自己的孩子上学结婚 , 退休之后帮自己的孩子带孩子吗?
前三十年那么短暂我们却要做那么多决定和事情 , 后四五十年那么漫长我们却几乎过完了一生 。
张爱玲有句“出名要趁早” , 不知击中了多少想要“留下点什么”的人的心 。
【|为什么我们的年龄焦虑这么严重?】过去几年互联网浪潮成就了一批又一批年轻的成就者 , 太多少年成名的故事刺激着我们的神经 , 可一觉醒来 , 自己还是那个每天匆匆吃着早餐 , 需要上下班打卡 , 经常被信用卡账单吓到的人 , 渺小而世俗 。
你是不是曾问过自己:为什么别人运筹帷幄、光鲜亮丽 , 而自己却庸庸碌碌、灰头土脸?
鸭哥想跟大家说的是 , 真的不要太和那些成功者的故事较劲了 , 成功是一个综合的结果 , 有努力 , 也有机遇 , 而后者占比90% 。
如果你只是看到了他们的成功就以为自己可以迅速复制 , 那是不现实的 。 何况 , 他们的身后 , 又倒下了多少没有进入媒体视野的失败者?
我们可以有梦想 , 有志向 , 但我们也需要知道 , 大多数的成功还是需要一步步去积累 , 一夜暴富毕竟只是一个心愿 。
我们被不断地强化着成功的单一标准:用最少的时间 , 赚更多的钱 , 拥有好的社会地位 , 亦或者是扬名万里 。 可成功的标准就是这么单一吗?恐怕未必吧 。
每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 , 也值得选择最符合自己特质的生活方式 , 只要是过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 都是成功啊 。
别被纷纷扰扰的成功学说绑架了 , 踏踏实实 , 按照自己的节奏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 。
如果过早地给自己加上了条条框框 , 很可能这辈子就一直活在他人和自我的限定里 。
我们感到焦虑 , 常常是因为相对于中年人和一些年轻的富二代 , 我们的物质基础尚且不足 , 手中无粮 , 心中发慌 。 另外一方面 , 对失去的人和事懊悔不已 , 对未来毫无把握 , 甚至是感到深深的恐惧和担忧 。
与其把能量在焦虑和担忧中耗费掉 , 每天惶惶于逝去的昨天和看不清的明天 , 不如好好地改变今天 , 不要一天结束才感叹“又是一事无成的一天” 。 请花更多的精力去工作、阅读、运动 , 过好每一天的生活 。
哈佛心理实验室曾经对人的焦虑进行过科学统计 , 研究发现:有40%的忧虑是源于对未来的担忧;30%的忧虑是源于过去的事情; 有22%的忧虑是因为生活中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4%的忧虑来自于个人无法改变的事实 。 只有剩余的4% , 来自于我们正在做着的事情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人性潜规则:你的价值,决定着你在别人心里的位置
- 梦里的人,不会因为梦的荒诞,从而察觉是梦
- 人生的意义,就是接纳生活的所有,在生活中改变自己
- 厉害的人,都在培养自己这几种能力,希望你也有
- 女人,永远不要羡慕别人的生活
- 中国最有名的3座名山,你都去打卡了吗?有生之年建议都去一趟
- 这本去年感动到我的治愈绘本姊妹篇,讲我们都离不开的亲密关系
- 马斯克给年轻人的忠告:这3个,孩子越早知道越好
- 疫情肆虐,80后负债累累的你,还有勇气回家吗?
- 充满遗憾的人生,你最大的遗憾是什么